第727页(1 / 1)
('
他的算盘是这样打的,要么议和要么继续打下去,假装议和。袁崇焕怎么跟朱由检解释?难道说自己打算假装议和,然后让皇太极那边放松警惕,自己再找机会打回去?就算朱由检能够接受,内阁的那些个老鬼能够接受么?就算内阁的那些老东西们接受了,这件事情还算的上是隐秘么。朝廷上下那么多人,要是传到了皇太极的耳朵里,那这个计划不就废了么。如果他跟朱由检说他是真的想要议和,议和对大明朝廷来说是有好处的,能够拖死皇太极,但他袁崇焕这不就是越俎代庖了么。大明朝廷这边还没有任何表态呢,袁崇焕就开始接触皇太极着手议和的事情了。这不是卖国是什么?所以不管是真议和还是假意议和,这可都是没有跟朝廷商量过的,现在他不管他再怎么解释,根本就没有人会相信他。面对朱由检的质问,袁崇焕自己也是不知道怎么解释。所以袁崇焕只能用沉默来回应了。他希望朱由检最后还是能够相信他的,相信他袁崇焕的人品和忠心。不管他袁崇焕做了什么,那都是为了大明朝廷和大明江山的。而朱由检这边,见袁崇焕并没有说清楚个一二来,也是气不打一处来。朱由检当即就在心中判定了袁崇焕是有异心了。可朱由检还是没有当场就让人将袁崇焕斩杀,而是以擅杀毛文龙的罪名将袁崇焕下狱。面对这个结果,袁崇焕虽然心中已经有了一些预料的,但也是不能够接受。他明明是一心为了大明朝廷,可最后却换来这样的结果。袁崇焕一路喊冤,不停的说自己对大明是忠心的,但是朱由检对袁崇焕的喊冤直接无视了。袁崇焕这边被下狱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城外的关宁军那里。关宁军是袁崇焕的嫡系部队,也是驻守辽东的主要兵团。当他们得知了自己的主将袁崇焕被朝廷捉拿下狱之后,关宁军顿时就是人心惶惶。而这个时候,因为主将袁崇焕的被捕入狱,关宁军的地位也是直线下降。大明军中也有不少人猜忌关宁军是叛徒、是奸细。大明朝廷的其他军团对关宁军也开始了打压,甚至是到了欺辱的地步。一度有他军队的主将擅杀关宁军。这一系列的操作顿时就让关宁军受不了了。当即,祖大寿就带着一万五千关宁军东奔,那架势不知道是要去投敌还是要去占山为王。反正,因为袁崇焕的下狱,就引起了后面这一系列的事情。首当其冲的就是辽东守军的内讧,军心不稳、人人自危。朱由检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也很是震惊。便召集了群臣,商议应对的法子。当即,朝堂上的那些官员便提出来袁崇焕才是整件事情的关键。关宁军就是因为袁崇焕的被捕,才有些人人自危罢了。只要让袁崇焕出面,那些被祖大寿带走的关宁军就能够自己回来了。没有办法,朱由检只得命人去跟袁崇焕交流了。接下这个差事的是时任锦衣卫指挥使的刘侨。刘侨很快就带着朱由检的旨意来到了诏狱,让袁崇焕写信,将祖大寿给劝回来。袁崇焕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起初也是被震惊到了。他没有想到祖大寿居然会这么刚,直接带着兵跑路了。要知道现在的大明朝廷可正是用人之际,辽东的局势本来就有些严峻,而这些骁勇善战的关宁军可不是用来凑人数的,那绝对是主力中的主力。祖大寿现在带着一万五千关宁军直接走人,大明朝廷肯定就急了。但是祖大寿的这个举动也未免有些太过莽撞了,带兵私逃。这简直就是与造反无异啊。也得亏这个时候的大明朝廷有些风雨飘摇,正直最艰难的时候。要是换做了其他的时候,祖大寿肯定就被大明其他的军队给打的他妈都不认识了。虽然对于祖大寿的行为有些震惊,但是袁崇焕却并不想写信让祖大寿带兵回来。因为,祖大寿带兵私逃这件事情与他无关。要知道,他这个时候可是身处诏狱里面的。外面的祖大寿带兵私逃,关他已经下狱的袁崇焕什么事情。那完全是祖大寿个人和关宁军自己的意思,他袁崇焕可没有在中间瞎掺和。现在祖大寿带着人跑了,就让他来写信让祖大寿回来,这不是扯淡么。搞得好像祖大寿带着关宁军私逃是他袁崇焕的意思一样。所以,袁崇焕对于让他写信劝回祖大寿这件事是很抗拒的。因为这件事情与他无关,他不想继续掺和了。先不管自己写的信有没有用,就算有用,他也不想趟这趟浑水。他现在已经被关了起来,头顶上已经有了一个擅杀朝廷命官的罪名。现在又将祖大寿带兵私逃的事情扯到他自己的头上,这不是犯糊涂么。反正,袁崇焕是不会这么干的。所以,对于刘侨让他写信劝祖大寿回来,他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因为袁崇焕心中很清楚,朱由检已经对他起了疑心了。这个时候他最好是什么都不做,老老实实的在牢里面呆着比较好。现在要是写信让祖大寿回来,那么只怕朱由检会更加的猜忌自己。等祖大寿带着兵回来了,那他就真的是无论怎样都洗不清自己的罪名了。到时候,恐怕会落得一个很惨的下场。锦衣卫指挥使刘侨见袁崇焕拒绝,他便直言这是朱由检的意思。是朱由检让袁崇焕写信劝回祖大寿。如果袁崇焕照办了,也成功的将祖大寿给劝回来了,说不定还有一条生路。甚至是官复原职也不是没有可能。听到这个话,袁崇焕又开始在心中琢磨了。他袁崇焕不是怕死,而是背上一个叛国和擅杀朝廷命官的罪名去死,这是他不能接受的。如果能够不被处死,那就再好不过了。那他就还有机会证明自己,还有机会给大明朝廷效力,还有机会重新收服辽东地区。实现自己当初对朱由检说的话,五年复辽!就能够重新给自己正名,能够证明自己的清白。也能够让朱由检看清楚自己对大明朝廷的忠心。更重要的是他袁崇焕要证明他自己。想到这里,袁崇焕便答应了刘侨,决定写信将祖大寿给劝回来。后来袁崇焕的信送到了祖大寿的手里,再加上多方的劝说,最终祖大寿带着关宁军重新回到了大明朝廷。经过这件事,朱由检表面上对袁崇焕的态度转变了一点,将他从锦衣卫的诏狱移到了刑部大牢。但是在朱由检的心中对于袁崇焕,却更加的起疑。祖大寿那可是袁崇焕的手下,在得知了袁崇焕被捕入狱之后直接带兵走了,这不是造反是什么?所有人劝说都没有用,只有袁崇焕全收有用。难不成他堂堂大明帝国的皇帝说出来的话还不如一个袁崇焕好使?关键是,这还涉及到兵权。朱由检又一次的感受到了事情不受他的掌控了,而且是镇守边关的军队不听他的话了。最让朱由检起疑的是,袁崇焕下狱当天也是后金军从南海子移营之日。时间就是这么凑巧。在袁崇焕被下狱之后,皇太极就很有默契的领兵去了他处,不再骚扰北京城了。北京城难得了迎来了一段平静的日子。但是皇太极虽然没有强攻北京城但是并没有完全离去,而是在不停的肆虐北京城附近的城池、州县。在皇太极的率领之下,北京城附近很多州县都失守,落入了皇太极的手中。明军完全不是皇太极的对手,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皇太极在他们的眼皮底子下肆虐大明的百姓。直到祖大寿带着一万五千关宁军的归来。关宁军的战斗力还是强绝的,面对皇太极丝毫不虚。很快就收复了失陷的城池,并且将皇太极赶到了长城之外。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