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页(1 / 1)
('
朱元璋不看李逍,看向天,“你说吧,保证不打你。”这可把其他官员看呆了。这尼玛,这李逍跟朱元璋的关系这么铁的吗?这简直是拍老虎屁股,老虎不但不咬他,还摇了摇尾巴。这还是他们认识的太上皇吗?当年四大案干死了十几万官员的太上皇吗???众人集体懵逼。李逍之所以敢怎么放肆,那也是有底气的。自己可是给朱元璋续了十年的命,加上这么多年的变法改革,朱元璋根本不会动他。而且,随着朱元璋年龄大了,李逍发现,这脾气性格又好转了起来,随和了很多。李逍微微一笑道:“大哥,那我就接着说了,你想啊,在咱大明朝一旦被划上了军户,那就是世世代代就是军户啊,所谓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老百姓对于从军的影响,那就是如果被选去当了兵,那基本就是个死人了。而且大哥,当时您在元末的时候搞了个军屯制度是不是?”朱元璋自豪点头:“没错。”李逍道:“你看,问题不就来了嘛,这军屯跟军户两个制度交叉的时候,本来一户普通的农户耕田好好地,一旦被划上了军户,现在既要交税,又得服兵役,粮食是自己种的,种好的粮食还要自己亲自送到战场上,打仗还得自己上。你说这是不是倒了八辈子血霉,更要命的是,世世代代都是军户,有人战死了还得从家里带走一人补上空缺,这简直是魔咒啊。”朱元璋:“……”良久,朱棣走过来缓和了一下气氛,道:“李逍,你还是心太软了,太顾忌他人的感受。你皇祖父怎么会想不到这一点,这也是出于国家安定不得已做出的举措,若不是军户制,这大明哪来的一百八十万士兵,皇祖父养兵百万,不耗费百姓粮食,这一点你要承认吧。”李逍看向朱棣,道:“老丈人,你别说好话,你也不厚道。”朱棣一愣,怎么说的好好的,怎么扯上自己了啊?兵部尚书方宾再次懵逼了。好家伙,国师怼完太上皇,开始怼圣上了,两个圣上一起怼,太勇了!朱棣道:“李逍,朕怎么不厚道了?”李逍道:“永乐二年圣上您规定,凡屯军年六十以上及残疾、年幼者,令耕种自食。看看,这些当兵的,一辈子用完了就扔一边了,你就不管了,年老、伤残,自己想办法吧,您说您是不是不厚道。这样只会导致士兵的地位很低,更多的人不愿意当兵。作为军户,不但意味着本人没有出头之日,后代的前途也都被锁死了,现在就连老了也没人管,想想都让人绝望。这不就是春秋时期开始结束军事奴隶制,咱大明又建立了军事奴隶制,这不是走了历史倒车么。”李逍直接开怼了,他虽然喜欢明朝,更是这个大家庭的一份子,可明朝的确有很多方面,反而做的没有其他朝代好。李逍觉得,乘着自己还在明朝最有权势的时候,直接将军户军屯取消。这种制度在明初还能玩得转,到了明中后期,军屯都被兼并了,成了达官权贵的私人田产。正所谓“良田为官豪所占”,“贫穷军士无寸地可耕”。镇守太监王贵,在陕西任职期间,霸占军队屯田一万亩,有屯田兵士一千多人被迫为其耕种。这些军户们在军屯被兼并的情况下的生活愈发难过,史载:“军士妻子,衣食不给,皆剜蕨根度日”,而原本应担任起耕战职责的军士们则“饮恨吞声,无可控诉”。军户没了田地,就成了佃户,给地主种田,遇到打仗,还得放下锄头扛起长枪前去战场,地位极低,流血又流泪。明正德年间,独揽大权的一个大宦官,名叫刘瑾,人号八虎,这个人是后世众人唾弃的对象之一。正德皇帝上位后,每日在后宫玩乐,不务正业。皇权基本落入宦官刘瑾之手。但这个大宦官却做了一个对的事情,那就是整治军屯。经过仔细调查,刘瑾发现军制的一个大问题。朱元璋曾设置一个军屯制度,军队在战时拿起武器保家卫国,在和平时期种地产粮,这样军队就能自给自足,解决吃饭问题,还能上缴国家一部分粮食,可谓一举两得。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军队中的长官大肆征收士兵的土地,有的是买的,有的是抢的,这样士兵就沦为了军官的杂役,经常没有军饷,甚至连吃饭都成问题。军官则成为大地主,作威作福,军队的腐败在明末已经成为朝廷一大顽疾,也是大明灭亡的原因之一。刘瑾看到问题所在,打算整治军屯,就禀告给了朱厚照,朱厚照听了之后,觉得是一件好事,就安排刘瑾去办了。于是惹出了大麻烦,刘瑾本意不是为了那些大头兵争福利,他只是想挽让自己的名声好听一些而已。但这些地主劣绅的利益也是不随便就能触碰的。这事情给刘瑾带来了史无前例的灾难,他发现即便他权势滔天,满朝文武都听他的,却依旧斗不过这些权贵地主们,最后落得个凌迟处死的下场,直到宦官集团的覆灭。可以见的,这种顽疾到了后期,即便是权势滔天的人物去解决,也已经无法挽回了。明末名将孙传庭也发现了这点,发现军田都没了,大部分武将打仗靠的是家丁,于是孙传庭靠想方设法的压榨地主养兵,但也只是压榨,根本无法解决军屯被侵占的问题。当初闯王李自成靠抢地主发家致富,被孙传庭打灭了五次,最狠的一次,只剩下一兵一卒,但李自成依旧能东山再起。但孙传庭不行,他败一次,大明就没了,就是因为土地兼并到了极致,连军屯都给兼并光了,已经积重难返。所以,李逍现在就要解决这个问题,改变军制。士兵保家卫国,国家和百姓就有义务供养他们,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而老朱起初想法也没什么不对,但忘记了一个问题,也是历朝历代的问题,兼并土地,估计就算他想到了也不会觉得有人敢兼并军户的地,但事实是,凡事皆有可能,只要有利益,土地兼并就会一直存在。随着李逍连圣上一块怼了,众人脸色都有了微妙的变化。朱元璋和朱棣也的脸色也沉了下来,这李逍真是一点面子都不给啊,真想把他拉出去痛打一顿。见状,朱高煦脸色也变了,姐夫过来,想必是听到风声,来给自己解围的,可不能让姐夫自己先掉坑了。他急忙走出来,缓和气氛,道:“皇祖父,父皇,您二位不要生气,姐夫心怀天下黎明百姓,因此思考问题,多从百姓的角度出发。”李逍朝着朱高煦微微点头,这老二,没白疼。朱元璋没有理会朱高煦,哼了一声,看向李逍道:“李逍,你还是太心软了,朕考虑问题,是顾及全局,而不是只顾及部分人的感受。养兵之负重于泰山,你也知晓,若是靠按照宋朝的募兵制,百姓之负担多么沉重,届时多收税,苦的不也是这天下黎明百姓吗?”李逍笑道:“这不是此一时彼一时吗?太上皇英明神武,当年制定者策略的时候,此法当然是最好的。可现在咱大明现在有钱了,既然有钱,那就用钱养兵,臣以为,养兵之费用,起码要占据税收的十之二才行,国防之事重于天啊。”朱元璋道:“那你觉得,该如何养兵?”李逍道:“就按北平新法执行,提高士兵带待遇和地位,参军荣耀,当这个意识进入百姓的思想后,不用强制,他们自愿当兵,你看看现在北平的士兵,俸禄有保障,退伍还能安排活计,比如表现优异者,提供打更人等职位。或是自谋生计,提供一笔退军金,让其能够生计。”朱元璋道:“想的倒是挺美,按照你这个想法,就算按照现在的朝廷税收,也无法养活二百万的将士。朕纵然有千般不是,可两百万将士是实实在在的,不花费百姓一粒粮食!”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