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页(1 / 1)
('
索伦部作为满洲八旗的中坚战力,四处征战,在对明朝和朝鲜的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过在清朝进入关内后,八旗带着家眷进入了关内享福。而索伦人却被留在了关外苦寒之地,坚守边疆地区,随时还得随时征调为朝廷征战。当时的索伦部还面临着沙俄侵略军的威胁,条件十分恶劣的情况下,这些索伦人却总能将侵略者打退,而八旗子弟却在京城整日溜达逗鸟,过着好日子。为了防止索伦部失去彪悍的战斗能力,原本就属于建州一部落的他们,清朝各朝都拒绝让他们汉化,持续到民国,索伦部才结束这悲惨的命运。对于古代王朝,征兵对着一个地方薅,李逍是有些不能接受的。不过,现在有了火车,等全国各地铺上铁路后,就能快速动用兵源,就能免去这种悲剧的发生。这时,李逍看方宾看自己的眼色有些怯意,不由问道:“方尚书,不过什么,有话直说。”“是,国师。”兵部尚书方宾如实道:“也不是下面卫所出现了问题,主要是所征调的太原府、河间府、真定府,三府之地的军户家里拿不出兵来了,只能用家里的人替代……”虽然北平的兵制已经改了,但明朝其他地方还是世兵制。所谓世兵制,卫所制度,也就是朱元璋弄出来的制度,朱元璋直接划了一部分的百姓成为军户户籍。军户世代为兵,是最惨的一种户籍,比农民还不如。不准冒滥,不许更改,子承父业,役皆永充,一旦成为军户,则万世不能改变,子孙都要应军差,充军伍。农民起码还能参加科举改变命运,朱元璋为了防止军户减少,直接禁止军户参加科举。不过这种情况,在永乐中期的时候,被朱棣改了,后面军户能参加科举改变命运,著名的张居正就是出自军户。而北平的兵制,被李逍改成了唐朝的义务兵制,也就是百姓义务当兵两年,随后如果愿意留下,可以留下作为长期军人。这两种方式的区别就在于,一个不花钱,白嫖。军户需要耕种田地养活自己,八分屯田,二分守备。朱元璋常常自称:“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而李逍这种方法花费巨大,因此朱元璋常常谈此事,说李逍其他改革都不错,就这事儿办的不行,没自己的世兵制好。这时,朱棣好奇的问道:“你是说,太原府、河间府、真定府,三府之地的军户拿不出人?这是怎么回事??”方宾无奈道:“其实,是两地的政策出现冲突,在北平的政策是,只需要自愿进入北平,务工一年后就能成为北平的户籍,这三府之地的百姓多有来到北平的,特别是这军户,十户七空,家里除了走不动的老人,年轻人几乎都跑到北平去了。下面的官员无奈,为了完成朝廷调兵的任务,只得用军户中的老人应征,另外又抓壮丁充数了。”此言一出,真相算是大白了。大家纷纷看向了李逍。朱棣咳嗽两声,道:“李逍,若是属实,倒的确是你的问题啊。”李逍尴尬一笑:“当时北平大发展,人口不够,于是我就动用了此法,没想到今日会出现这般问题,既如此,也就不要怪罪方尚书了,要怪就怪我罢。”话虽这么说,但谁会怪李逍啊?方宾则是松了口气,还好国师大义,包揽了责任,否则自己怕是不好过了。朱元璋想了想,道:“既如此,赶紧亡羊补牢,将政策改了,如今这京师已经人满为患,出生人口也迅速增长,不需要外地来人充当劳力了,立刻禁止外来人口流入,之前这么做,已经对其他地区有所损伤,必须改,另外……”朱元璋看向李逍,道:“李逍,你这个军制……也改了吧,换回原本的世兵制,你这兵制太费钱了,王朝迟早会被拖垮!当年宋朝就是类似你这兵制,战斗力并不强,而且庞大的开支,导致王朝崩溃。”朱元璋一开口,就是直接下命令了。李逍微微一愣,咦,大哥似乎对我这个军制有意见啊,那不行,今天必须好好给他上一课。李逍拱手道:“太上皇,臣这并非是募兵制也并非是义务兵制,而是两相相结合推出的全新募兵制,正适合眼下的情况,臣以为不适合改,就该这么继续执行,逐渐推广。”此言一出,大家都略微惊讶。还得是国师啊,还得是你啊,其他人哪敢跟太上皇犟嘴,还是太上皇最引以为豪的制度。“哦?”朱元璋没有动怒,“说来听听?”李逍道:“太上皇,臣直说,你不会生气吧?”朱元璋一笑:“咱有这么小心眼吗?但说无妨,保证不生气。”“那我就直说了。”李逍笑道:“其实宋朝的募兵制臣以为,没有任何问题,当兵吃粮,职业军人,战斗力是一定能得到保障的。问题在于他募兵的对象有问题,大多都是来源于灾民、流民、囚犯、地痞。因为当兵的社会地位太低了,大部分人不愿意当兵。大宋建立之初,朝廷认为这些人是社会不稳定因素,解决这一隐患,同时解决兵源的问题,所以实行了特殊的募兵制,这才是导致宋朝出现了冗兵、冗官、冗费导致的积贫积弱的情况。”朱元璋微微一惊,李逍居然发现了这个小细节,这也是他前不久不断通读史书才发现。李逍一看朱元璋的表情,就知道,他应该能理解这点,于是趁热打铁道:“太上皇,宋朝是不是所有朝代中农民造反最少的朝代?”朱元璋点头道:“的确如此。”李逍道:“这不正反面证明了,宋朝就是因为招募民间不稳定的因素来募兵这样一项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国内农民起义的隐患,用冗兵消除社会安定的隐患。这是一种矛盾转移的方法,十分高明,可惜用错了地方,千不该,万不该,不该用国家最关键的国防,来解决这个隐患!这样做的结果是,士兵的数量却越来越多。在宋太祖赵匡胤之时只有十多万人,到了宋仁宗时竟达到了八十万之众。可想而知,招募这些灾民、流民、囚犯、地痞,这些人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都是混日子的,战斗力不强。因为兵源差,就导致士兵地位低下,没有地位。这才导致有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说法,就是传至宋朝。而士兵是国家的基石,如果士兵的地位如此低下,一个国家想不完都难啊,咱们大明的军户制度,也有这个问题啊。”一番话落下,整个场面都沉默了。兵部的那些官员此刻还跪在地上,可却感觉不到膝盖疼痛,而是呆呆的看着国师。朱高煦也震撼住了,北平的士兵素质之强,他是知道的,因为北平的士兵地位好像的确要高一些,待遇也比其他地方要好一些,这还是没变法前的情况,变法后就不更不用说了,提升了好几个档次。但其他地方,的确是不行。“有道理!”朱高煦喊了一句。“……”朱棣瞪了朱高煦一眼,示意他闭嘴。朱元璋思虑万千,许久才开口道:“李逍,你的意思是说,咱大明的卫兵制不行,咱大明的士兵地位低下?”李逍笑道:“刚才方尚书不是说了,跑到北平来的基本本上都是军户,这说明军户是多么不愿意当军户啊,抛开国家层面来讲,在大明被划上了军户户籍,那可算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了。”朱元璋:“……”朱棣:“……”朱高煦:“有道理!”朱元璋:“????”李逍看向朱元璋:“大哥,你说过不生气的哈。”朱元璋按耐住不悦的心情,冷哼一声,道:“在咱大明当兵不好么?这可是铁饭碗啊,有吃有喝,不打仗的时候也安逸……算了,你接着说,看你能不能说出个花儿来!”李逍嘿嘿一笑,走过去挽着朱元璋的肩膀,道:“大哥,不会打我吧?”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