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页(1 / 1)
('
“这李逍,分明是侮辱我等读书人,我读书人是有风骨的,岂会为两斗米折腰。”“待好自看看,等范进中了举,非得把这老丈人打死不可。”显然,他们已然脱离了现实,无法理会民间的疾苦。而朱允炆拍摄的这部电影,却是真实发生的事情。让更多的学子感同身受。此时,电影的画面一转,继续播放:到出榜那日,家里没有早饭的米,母亲吩咐范进道:“我有一只生蛋的母鸡,你快拿集上去卖了,买几升米来煮餐粥吃,我已是饿的两眼都看不见了。”范进慌忙抱了鸡,走出门去。才去不到两个时候,只听得一片声的锣响,三匹马闯将来。那三个人下了马,把马拴在茅草棚上,一片声叫道:“快请范老爷出来,恭喜高中了!”母亲不知是甚事,吓得躲在屋里,听见中了,方敢伸出头来,说道:“诸位请坐,小儿方才出去了。”那些报录人道:“原来是老太太。”大家簇拥着要喜钱。正在吵闹,又是几匹马,二报、三报到了,挤了一屋的人,茅草棚底下都坐满了。邻居都来了,挤着看。老太太没奈何,只得央及一个邻居去寻他儿子。那邻居飞奔到集上,一地里寻不见。直寻到集东头,见范进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邻居道:“范相公,快些回去!你恭喜中了举人,报喜人挤了一屋里。”范进当是哄他,只装不听见,低着头往前走。邻居见他不理,走上来,就要夺他手里的鸡。范进道:“你夺我的鸡怎的?你又不买。”邻居道:“你中了举了,叫你家去打发报子哩。”范进道:“高邻,你晓得我今日没有米,要卖这鸡去救命,为甚么拿这话来混我?我又不同你顽,你自回去罢,莫误了我卖鸡。”邻居见他不信,劈手把鸡夺了,掼在地下,一把拉了回来。报录人见了道:“好了,新贵人回来了。”正要拥着他说话,范进三两步走进屋里来,见中间报帖已经升挂起来,上写道:“捷报贵府老爷范讳高中乡试第七名亚元。京报连登黄甲。”……“中了,中举了,总算中举了……”贫寒学子们深舒一口气,感觉仿佛是自己中举了一样。剧情放到这里,已经是高潮部分,只待翻身这一刻,无数学子都觉得,这是苦尽甘来啊,前面有多悲惨,现在就有多爽。可他们很快,就沉默起来了。电影继续播放: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充讲船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这是如何是好?”此时的范进逢头垢面,见人便喊着我中啦,我中啦,俨然一阵疯癫的样子。……看到这里。所有人都沉默寡言了,他们没想到,范进最终落了个这个下场,高兴的人都疯了。考了四十多年,终于在五十多岁的时候中了举人,可却疯了,无比的讽刺。但紧接着,讽刺的更在后头。后面的剧情,范进已然半疯半傻,还有半分清醒,精神状态十分不对。他的老丈人依旧是一改常态,卑躬屈微,说着与之前截然不同的话:“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人品相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的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果然有许多人来奉承他:有送田产的;有人送店房的;还有那些破落户,两口子来投身为仆,图荫庇的。过两三个月,范进家奴仆、丫鬟都有了。钱、米自然是不用说了。前后反差,天差地别。很快,范进便当了官儿。即便是人傻了,依旧能当官,不管他是真傻还是假疯,只要考中的是举人就够了!讽刺至极!没错,李逍之所以挑选这部范进中举电影,就因为他是华夏历史上讽刺文学的巅峰之作。故事围绕着范进中举前后展开,始终没有一句褒贬爱憎的话,它让讽刺对象的形象、行为、内心因范进中举而产生自我矛盾,丑态百出,从而淋漓尽致地揭露出种种丑恶现象和人们的病态心理。采用了鲜明的对比,对人物以及科举制度都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讽刺。通过前后对比,将他屠户丈人小人相被表现得惟妙惟肖,周围人的反差也是令人深思……范进一旦中举,34年的折磨摧残,34年的忍辱偷生,34年的辛酸,都在“疯”中爆发出来,通过范进由屡试不第到一朝中举后的不同境况、际遇、表现,深刻地揭示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同时生动地刻画世态炎凉。……“这……这哪里是电影,分明就是事实!”“血淋淋的事实啊!”一个落魄读书人沉默了。他仿佛在电影中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自己的一生!不,自己还不如范进!因为自己却是到现在连举人都没考上……“世事起落如潮起浪涌,人情冷暖似刀剑冰霜……”一个穿着洗的发白衣衫的读书人不由潸然落泪。他想到了自身的际遇。他的父亲考了一辈子,半生飘零,突然撒手人寰,留下他跟母亲相依为命。母亲为了养活她,再次改嫁,入了一家老爷家为妾室,成为了第十二房妾室。在深宅大院之中,母子两就好受了两年,随后就被大老爷嫌弃,被其他妾室排挤,住在拆房之中,不知遭受了多少白眼。寒冬腊月,母亲为了两人不被冻死,偷偷的去府内林子砍柴,被人发现,打个半死,他永远都记得母亲那绝望的眼神。直到二十二岁的时候,他考中了童生,地位才由此好转。尝到了甜头,他想继续科举。只要考上进士,就能改变自己痛苦的人生。然而十年过去,母亲病死在床上也没有看到那一天。跟他私定终身的姑娘,因为岳丈看不上他只是个童生的身份,棒打鸳鸯而拆散。他跟姑娘说,让她等自己三年,他一定会明媒正娶。三年过后,他依旧落榜。心爱的姑娘早已嫁做人妇。绝望,无比的绝望!他也早已被扫地出门,三十多岁的年龄,无一所长,天下再无容他之所,他只好一边给人打零工,一边继续科举。寒冷,孤独,饥饿,窘迫……一直陪伴着他。可他能怎么办?只能靠科举一途,继续翻身,别无他法。而这次取消科举,让他无法接受,他带上剩下所有的盘缠,一路走到京城要讨个说法。如果真的取消科举,他可能就会去跳河自尽了……当看到这部电影后,他对科举真是深痛恶绝。可无奈,他能怎么办,若是早些取消,他一定双手赞成。可现在,涉及到他自己……他没有钱财,只有这一肚子的墨水儒学,八股文,是他最后的本事了……“短短的一个时辰,让我看透了世间百态,真是事实啊,没中举之前,无人问津,人人唾弃,可中举之后,便变了,人还是那个人,即便是疯了,那也被无数人羡慕,太讽刺了!”又一个读书人喃喃自语的说道。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