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8章 经济与党争(卅一)由公及王?(2 / 2)

加入书签

虽然高务实反对当初申时行他们动辄聚众讲学,实际则不过袖手清谈,因此他自己讲学很少,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发表“学术观点”。只不过,高务实发表“学术观点”不是通过讲学,而是通过在自家报刊上不定期发表文章来施行的。

毫无疑问,高务实不做无意义的事,他在发表学术观点的时候都有明确目标:一来,朝廷如果要影响士林舆论,他就需要拿出一套自己的理论来,而这个理论不能仅仅只是说着好听,还要有执行的可能。

按照高务实施政的策略就能看出,他一贯的态度是“打击少数既得利益者,但重视多数既得利益者”。如果这句话不好理解,那么可以换一句更直白的:团结大多数,打击一小撮。

是的,任何斗争都要讲究这个原则,因为只有团结了大多数,才有能力打击一小撮。否则你自己属于“一小撮”,你拿什么去打击大多数?拿天灵盖吗?

他之所以敢提出“天理即人欲”,就是因为在他将“人欲”和“兽欲”区分开来之后,大多数人就会站在他这一边。为什么?因为正本清源之后会发现,儒家本来就是一门“入世”思想,而“入世”是要做事的。

摆清高、谈心性,屁都不懂,却谁都敢于批判,偏偏除了批判之外自己屁事不做。这哪是儒家?这是犬儒啊!

高务实这些年发表的“学术观点”不算多,但其中对这种“犬儒主义”批判却不少,而这么做的目的也正是要突出实学派的“务实主义”。如果说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但并没有明确一个人具体应该“行”什么,那么高务实提出的就是实事求是,并且明确指出了该做什么。

该做什么呢?不是泛泛而谈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是“发展生产力”,并且“改革生产关系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生产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