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9章 宫里宫外(卌二)摇光出鞘(1 / 2)

加入书签

第2009章宫里宫外(卌二)摇光出鞘

此时的高务若尚不知前方有埋伏,他还在脑子里盘算这一路抵达新郑的速度够不够快,够不够他赶在新年之前回到家中。

新年对中国人来说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尤其是对于一个成年后已经很少能回老家过春节的人而言,倘若有机会赶上,那是一定要赶的。

高务若尚未成年时便因为自觉不是考进士的那块料,写信与自己的长兄高务实商量了一番,最后得到兄长的许可前往京师,混了个“国子监读书”的恩荫。

“国子监读书”在大明朝往往并不应该看做一个动词,而应该看做一个名词。

洪武初期,根据来源不同,国子学的学生可以分为两类,分别是官生和民生。官生是由皇帝指派的,不仅包括各级官员的子弟,还包括土司子弟、海外留学生;而民生则是由地方官员保送的民间俊秀。

“太祖高皇帝初定国子为官生、民生二等,官生取自上裁,民生则由科贡。”

“洪武元年,生徒选入国子学者,品官子弟为官生,民间俊秀为民生。”

洪武十五年(1382年)三月,朱元璋下诏改国子学为国子监。此后,进入国子监学习的学生通称监生,其中品官子弟称为荫监,荫监又可分为官生和恩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