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页(1 / 1)

加入书签

('

估计是,只有观音奴和王保保才会知道的东西。

朱樉让人抄录下来,又将信封重新封上,交给张异。

张异将信封收好,又将一份手稿交给朱樉。

这份手稿,正是他欠朱樉的关于如何成立军校的构想。

其实在张异理解中,军校主要是学习战术理论的,练兵术还是其次。

但最重要最重要的,还是洗脑!

洗脑在张异看来,算中性词。

一个合格的军队,必须是有理想的军队。

这就是所谓的军魂。

在张异看来,明初的军队大抵还是有军魂的。

起义军驱逐鞑虏,天然带有正义的属性,也是因为这个目标,所以明初的军队才会所向披靡。

可是随着大明王朝逐渐稳定,这种正义性,就如过往的其他王朝一般,会逐渐消退。

而如何给军队构建军魂,说白了就是给军队一个正义的目标……

在张异的前世,他所属的国都,自然有属于那个政权应有的信仰。

可是这种信仰是不能生搬硬套的,张异但凡要是敢宣传,朱元璋第二天就将他给宰了。

如何给军队构建目标,在家天下的大明,其实挺难的。

不过,张异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朱樉看了,十分满意。

张异走了,朱樉也将这份手稿交给朱元璋。

军魂……

朱元璋看到这两个字,心里感触颇多。

什么是军魂,一支有信念的军队,就有军魂。

张异的文字中,看得出他对军事的理解很稚嫩,但他总能高屋建瓴,说出许多让人思考的话。

老朱回想起来,起义军为什么能一路势如破竹。

说白了,也是因为大明的军队,有着军魂存在。

士兵不畏死,是因为大明带着汉家人数百年积攒下来的怨气,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决心。

可是,随着明军拿了天下。

这口气也逐渐要泄下去了。

那接下来,大明的军魂是什么呢?

朱元璋自己也要思考这个问题,张异没有直接给出答案,但似乎也给了答案。

“以四海之力,铸华夏之大厦!”

朱元璋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整个人的热血沸腾起来。

对于一个军人出身的皇帝来说,张异的这句话,充满着诱惑力。

老朱也说过类似的话,他认可张异的理念。

“这小子,开始试图影响朕这个皇帝了……”

关于大航海,关于龙气西移,黄和知道,朱元璋可不知道。

张异这小子夹带的私货,朱元璋心知肚明。

成年之后,那小子开始试图影响一个国家的国策制定……

老朱似乎看到,那个小疯子在写这本书的时候,阴搓搓的样子。

不过他喜欢!

一个立志让他朱元璋心甘情愿封他为国师的人,就该有改天换地的理想。

不疯魔,不成佛!

朱元璋自己也是疯狂之人,他更加认可张异的疯狂。

扩张,扩张……

守在这一亩三分地中,大明一样逃不过前朝的宿命。

至于军校的另外一个意义,就是洗脑。

其实洗脑这件事,每个封建王朝的皇帝都在干,但效果千差万别。

大一统,就是君王给民众的洗脑。

可是军队并不一样,张异给朱元璋的许多建议,无非就是强化君权的神圣性。

还有他们和君权的联系。

简而言之,军校能不能学到东西是一回事,得一个天子门生的荣誉,才是军校存在的最大的意义。

老朱对这套理论,简直认同到心里去了。

不管是谁举荐上来的,只要过了军校,镀上一层天子门生的金。

皇帝对于军队的影响力,可以顺其自然,通过这些人渗透基层。

张异甚至还给抓朱元璋一个建议,让皇帝允许军校毕业的学生,叫他校长……

这种手段,其实就类似于朱元璋收义子,在君臣关系之外,多了一层亲密的联系。

老朱越想越觉得好,这个军校,他办定了。

“你好好看着张异,就算这次行动失败了,也不能让他有事!”

“是,父皇!”

朱樉带着朱元璋的命令回去。

张异此时却发愁着一件事。

那就是他该怎么将这份密信,送给观音奴?

他回了道观,继续躲在炼丹房里做实验,然后随手安排了一部分功课给孟瑶和观音奴。

“王家姐姐,您在想什么?”

观音奴在张异回来的时候,忍不住追着他的身影。

孟瑶发现了她的异常,出生提醒了一句。

“没什么,就是觉得你家小地主哥哥,有些奇怪……

他似乎懂得很多东西?”

“嗯,小地主哥哥现在不喜欢说话了,以前黄家哥哥来的时候,他们喜欢聊天,孟瑶最喜欢的事,就是听小地主哥哥说话了……”

“他说了什么?”

越是接触小道士,观音奴对张异越是感兴趣。

“嗯……”

张异和老朱聊过许多事情,孟瑶也不是全都在场,她想了一下,将自己还记得的事,给观音奴说。

那些碎片化一般的话语,却在观音奴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甚至,对观音奴的三观,起到极大的冲击。

那对黄家父子,观音奴并不关心。

她真正在意的,是张异和亲密的人聊天之时,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

关于道德观,关于女性,关于生产力……

这个小道士在天马行空的想像中,对这个世界有不一样的答案!

不同于她对这个世界认识。

就如他对女性的看法,似乎击中了观音奴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蒙古女人看似凶猛,但其实地位比起理学之下的女性,也没有高到哪里去。

观音奴从小的教育,都是要成为男人的附庸。

不得不说,张异哪怕展现出一丁点对女性的同情,或者尊重,在这个礼教森严的时代,对于女性而言,都是大杀器。

“不曾想,这小道士也是温柔之人!”

观音奴心里嘀咕着,想起他们交往的过往,却又实在联系不上。

她在胡思乱想之间,学完了功课。

等她回去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闺房中,多了一封信。

她瞬间,汗毛炸裂。

第五十五章 三年前,也许是你没用呢

观音奴用最快的速度,将这封信收起来,紧张地看着四周,清心观十分安静……

并没有外人来的身影。

她大口大口的呼吸,也不敢去拆这封信。

观音奴左看右看,找了个自己觉得隐秘的方式,将信件藏起来。

在紧张的等待中,等到月上枝头。

观音奴将那封信拿到手上,小心翼翼打开。

当看见上边的内容,她瞬间热泪盈眶。

“哥哥……”

此时她对于这封信的来历再无怀疑,因为上边有许多事,只有她和哥哥知道。

写下这封信的人也在试探,观音奴想了一下,将自己知道的答案都写上去。

问题很刁钻,有些问题干脆都是错的。

只有知道真相的人,才能知道答案。

她将问题回复之后,又留下许多问题……

可是,她如何将纸条送出去?

好在,送信进来的人给了她足够的指引。

因为信封上,有明显是另一个人书写的痕迹。

上边的文字,赫然是蒙文。

这让观音奴瞬间消除了仅有的一点怀疑。

新修好的院墙,有个松动的地方,那个地方在必要的时候,是可以拆开的。

如果观音奴在墙角拿开一块砖头,就能将信件送出去。

她并不知道外边的锦衣卫已经重重设卡,根本没有任何外人有来到清心观的可能。

她只明白,离开这里,只是自己唯一的机会。

将自己要写的东西按照上边的方式藏好之后。

她十分紧张,故作镇定回去睡下。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