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页(1 / 1)

加入书签

('

单安仁露出尴尬之色,这些人刚才已经被提前抓完了。

“营缮司其实是小事,重点在屯田司和水部……”

张异又将一些账目摊开给对方看。

“这里要是造假出了事,那就是大事了!

贪墨点朝廷的钱财没事,可是要是耽误了生产和百姓的安危,这影响可不是钱粮能够解决!”

“本官明白了,来人……”

单安仁朝着后边喊了一声,让人送一把椅子过来,他干脆指着账目开始帮他们梳理起来。

张异和刘伯温对视一笑,两只狐狸却不点破。

尤其是刘伯温盯着张异,已经看透了他那点小心思。

这一通查账,就是好几个时辰。

只是粗略看下来,已经抓走几乎所有工部的底层官员和一些中层官员。

张异和刘伯温一起走出工部的时候,还能站在工部的官员,再看他已经跟看个活阎王一般。

尚有几人是杨宪的心腹,因为来工部不久,手里没来得及沾油水而暂时逃过一劫。

这些人心惊胆战,早就将那位被剥皮的同僚给骂惨了,就是杨宪,他们心里也暗自责怪。

想要打击别人不是不可以,可是你受不住后果,那就是你不对了。

张异将这些人的眼神变化收入眼中,然后谦逊地低下头。

对杨宪的报复,到此就结束了。

相信自己露出獠牙之后,想要借助自己来讨取杨宪欢心的人也要想想后果。

不过这件事有两个弊端。

其一是如果杨宪下次再出手,肯定是惊涛骇浪,不死不休!

其二是自己好像跟刘伯温绑定了。

就算他张异想否定自己是刘伯温那边的人,恐怕别人也不会信。

张异并不想要这个结果,但世事难料。

他也不能左右命运的安排!

跟这位绑定子啊一起?

张异悄悄打量刘伯温,这家伙的下场也不太好呀!

自己的小命还长着呢,若是未来被他牵连,可也不是好事。

二人上了车,在别人复杂的目光中扬长而去。

“你似乎故意为单安仁开脱,这是怕将所有人都得罪死?”

刘伯温上车之后,首先询问张异。

他那点小心思,骗不过刘基,果然张异闻言嘿嘿笑:

“毕竟我已经得罪杨宪了,可不敢得罪李相!

比起李善长来说,杨宪最多算是一只土狗!”

刘伯温听到他的比喻,忍不住笑了,他倒是同意张异的说法。

李善长无论是手段,地位,都不是杨宪能比的,这朝廷除了他刘伯温的浙东派之外,其他方方面面,都被李善长渗透。

杨宪不过是被陛下特意拉抬起来的幸运儿,如果真的放任他去跟李善长斗,骨头都不会剩下。

“你趋吉避凶的本事倒是不错……”

刘伯温忍不住讽刺这小子,不熟悉张异的人觉得他是高道,可熟悉的人都知道这家伙是个小狐狸。

“单安仁的官声不错,虽然他因为出身的缘故,和李善长走得比较近!

可所行还是当得起一个好官二字,就算没你那画蛇添足的话术,老夫也不会特意针对于他!

只是工部如今出了这件事,单安仁的前程多少会受影响!”

张异点头,他比刘伯温更清楚,如果没有这件事,单安仁接下来的去处是兵部尚书。

他还算是一个能做点事的官员,并不该因为自己的出现而改变命运。

可张异自己也无可奈何,他曾经只想成为一个看客,但背后仿佛有什么力量,一直在推动着他往前走。

这蝴蝶效应,已经让他自己都不敢轻易说能看破历史的迷雾。

这也许是他身为一个穿越者,从种痘法一事开始,被动卷入了历史的风云变幻之中。

刘伯温很欣赏张异,不独是这小子一股隐藏得很好的桀骜非常对他胃口,也是因为张异的人品。

这次工部的事,他知道张异在查账本的时候已经留情了。

工部哪有不贪的?

但张异在查账的时候,其实一些小账是放弃的,证明他了解那位皇帝。

被他弄出去的官员,大抵都逃不过一个死字,就算不死,流放边地已是最好的结果。

可有些错在刘伯温看来,是小错,罪不至死。

可皇帝那里,并无小错。

而且,就算他故意放过那些人,那些人也不会感激他。

工部上下,乃至朝廷上下,可能不会怨愤他刘伯温,也不会怨愤皇帝,但绝对会牵连张异自己。

一个聪明人会让人佩服,但一个有底线的人,却能让刘基高看一眼。

“不过你算错了一点,李善长虽然比不上杨宪,但他在小心眼这点上,也差不了太远,你这次打的是杨宪的脸,可杀的人里有他的人!

加上你跟我同进同出,所以你也跑不了!”

张异见老刘哪壶不开提哪壶,不有气节:

“你们这些名臣,怎么都不跟话本小说的名臣那样虚怀若谷……?

就不能有点高人的气度吗?”

刘基闻言,哈哈大笑,这小子真把他逗乐了。

“那老夫问你,我比李善长如何?”

刘伯温一句话,问住了张异。

刘基和李善长对比,确实不太好比。

如果是传说中近乎妖孽的刘伯温,自然十个李善长也比不上。

可如果是现实中的刘基,张异觉得还是能比一比的?

可是,评价的标准是什么?

他想了一下,说:

“你不如李善长……

你没他活得长……”

刘基板起脸,说:

“老夫不信你那些神神叨叨的预言,你知道老夫问的不是这个,莫转移话题!”

张异摊开手,道:

“没有评价标准的事怎么比?

若论个人能力,我觉得你们伯仲之间,可能您好一点,但综合下来,在朝廷中起的作用,您肯定是被李善长比下去的!”

刘伯温闻言,并没有张异想象中生气。

张异见他不回话,只有继续说:

“李善长能力不差,且他有你没有的优势,那就是淮西人的身份!

他能让徐达,常遇春等人安心将后方交给他,就是他最大的本事!

任你刘夫子有千般能力,只是此项,你就不如他!

至少在皇帝眼中,你不如他!

且是远远不如?”

刘伯温脸上的笑容逐渐收起来,张异的话他虽然猜到一些,却没想到他如此直白?

他是聪明人,他自然明白自己和李善长的差距。

差的不是能力,是背后的势力和陛下眼中的信任。

当然,还有功绩!

“您现在的位置,已经是您能坐的最好的位置了,我倒是不知道您非跟李善长比较,有什么好比较的?

您难道还想进中书省不成,您不行的……”

刘伯温闻言,有些不服气:

“为什么不行?”

“因为您是聪明人,却太过于聪明,说得好听点是看透人心,说得难听点是恃才傲物!

您这种人并不适合中书省为相,将您放在目前的位置,最为适合您!

且,陛下至少很长一段时间,是很难考虑淮西集团之外的人为相的!

所以……”

张异耸耸肩,表示你想都别想。

刘基沉默,虽然他也明白这个道理,但他心中终究有一股气。

并不是他贪恋那个相位,而是他觉得自己不输于人。

“为什么?”

既然和张异聊到这个话题,他想问问张异的看法。

“因为李善长和您,虽然都是读书人,他们代表的却是两个集团!

虽然都是开国功臣,李相的背后站着的却是武勋集团,他的根基在未来的勋贵身上!

而您的身份,更多代表的是比较纯正的读书人身份!

朝中的两股力量,看似都是功臣,其实有本质的区别!”

刘基冷笑:

“你的意思是,如果未来封侯拜相,老夫无缘!”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