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页(1 / 1)

加入书签

('

里面的食材,就已经是外地无法享受的了。

特别是那辣椒炒肉,唯有在北平才能吃到,吃的人大汗淋漓,直呼痛快。

这也就是为什么,这群官员辞了官也不愿意回南京的缘故……

很快,两天过去。

期间还下了一场雨,将这些官员淋成了落汤鸡,有的人甚至染上了风寒,不停地挫着鼻涕。

不过不要紧,还有游方郎中过来开药,药到病除。

不得不说这群人的耐力是真的很足,没有一个人离开,期间还有不少人陆陆续续的加入。

也就是因为没人离开,大家谁也不愿意走,万一哪天圣上开恩,人不在,那不是吃大亏了??

到时候看着别人拿着高官厚禄,又分了房,自己啥也没有,不得找个河跳下去?

期间,他们看着别的官员路过上朝,或者去办公。

走路间,面带笑容,时不时的还飘过来看几眼。

这些人都分了房,加了俸禄,现在休沐时间也跟北平一样,朝九晚五,别提多爽了。

于是乎,这些辞官等待的人眼神里只剩下羡慕了,何几曾时,他们也是这样的啊……

“阿秋……”张大会打了个喷嚏。

一旁的同僚道,“张兄,我看你染了风寒,还是回去歇息吧。”

“去去去,我才不回去,万一刚走,圣上开恩,我这些天岂不是白等了!”

张大会没好气的道。

他坐在走廊上,批头散发的,几天没洗漱了,满脸油光,格外好笑。

同僚嘲笑道:“当初你可是说,好马不吃回头草,你看看你,现在巴不得吃这回头草。”

张大会道:“你懂个屁,这是浪子回头金不换!”

“好好好。”一群人笑道:“好一个浪子回头金不换!我看圣上迟早要被你这精神感动。”

话落,更多人笑了起来。

看似笑别人,也是在自嘲般的笑自己。

正谈笑间,这时吕震突然走了出来,叉着腰道:“你们都是想要回来继续任职的吗?”

话音刚落。

无数人饥渴的站了起来。

难道圣上要开恩啦??

他们一脸期盼的看向吕震道:

“是是是!”

“吕大人,我们是否能官复原职了?”

“吕大人好人啊,好人啊!”

大家的眼神那可是比火还炙热,吏部尚书吕震在他们眼里,那就是香饽饽。

吕震叉着腰,笑道:“还早着呢,还得看你们的表现。先填表,来人,发放复职申请表。”

随后,吏部的几个官员,拿出表格去分发。

“给我,给我一份。”

“别挤,每个人都有!”

一番争抢后,吏部的人将表格都发到了每个人手上,随后就回了衙门。

所有人都小心翼翼的捧着表格,找了个空旷的地方查看。

“太好了,有机会了!”

张大会这几个人,也找了个空旷的地方,也不嫌脏,盘坐在地上观看手上的表格。

上面有填写姓名,原本官职,年龄,任职年限……等信息。

中间有三道题,还有空白的地方用来写字,上面写着:

【一、你对这次取消科举的国策,有何看法?】

【二、说说你在任职期间,有什么优异的表现?】

【三、如果你官复原职之后,能不能贯彻执行国策,积极落实上级交办的任务?】

张大会一看,这表格所填写的内容,应该就是决定能不能复职的关键了!

太好了!太好了!

总算有机会复职了!

以后再也不冲动了……

“谁有笔?”张大会问。

“没啊,没带啊?”一同僚道。

张大会提了他一脚,骂道:“快去买!每人买一套笔墨,速去!”

同僚道:“为何是我?”

张大会瞪了他一眼:“复职之后,你还在不在本官手下混?”

“是是是……”

正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那人立马就朝着外面跑去,寻商店买笔墨去了。

不多时,带回来几套笔墨,几人就地研墨,趴在地上开始填表。

【一、你对这次取消科举的国策,有何看法?】

张大会看向了第一题,琢磨了一番,开始填写。

他在上面写着:【尚可,本次取消科举有利有弊,本官以为有三利三弊,利好一是……】

张大会正写着,突然顿了顿,他想着看看同僚怎么写,于是就转头看了一眼。

好家伙,那个同僚在空白处写着:

【此乃千古良策!乃是盛举!利国利民,应大力支持,理由如下:一破解了千古取才的难题,用更为合适的方式……】

“狗贼!!!”张大会不由骂道。

自己写的“尚可”,这货直接写着“千古良策”!

千古良策你还因为此事辞官,真是狗贼!

张大会骂完之后,就跑到吏部衙门,恳求道:

“能不能给我一张新表,刚才不小心填错了……好好,太谢谢你了!太谢谢了!下不为例,下次保证不写错……”

拿过新表的张大会,开始重新填写:

【取消科举,乃是万古良策!有十大利好之处,一是……二是……三是……】

他直接将取消科举,从千古良策,升级到了万古良策,给出了十个利好的理由。

瞧瞧,这就是儒生,笔杆子硬,腰杆子软。

他们能找出科举的弊端,也就能找出取消科举的好处,他们的笔墨功夫,颠倒黑白,把死的写成活的都不在话下。

导致这一切的前后不同。

说来说去,只有两个字:利益!

而李逍,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小小的玩弄了一下人心。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为了三斗米折腰。

比如解缙,他就有文人风骨,见官员们风头正转,于是乎开始正在酝酿一波更大的动乱……

第229章 风头立转!儒生集体上京抗议!大儒面圣!朱棣大怒!

“取消科举,乃是百年良策,哈哈……”

养心殿内,朱棣跟朱高炽一起,正在翻阅这些官员的复职申请表,看到其中的内容,不由捧腹大笑起来。

还真如李逍所说,这些天那些请辞的官员们,哭着喊着要回来,在吏部门前苦苦等了三天三夜。

好几个人病了都要躺在那里赖着不走。

当初说的话有多狠,现在回来的就有多坚决。

“父皇,这里还有一个千古良策的。”

朱高炽又拿出一份,递交过来一起观看,朱棣看的直摇头,这帮人,为了回来脸都不要了。

朱棣接着翻阅着申请表,马上就看到了一个更离谱的。

“入他娘的,万古良策都出现了,居然写出了十条利好,还分析得头头是道。”

朱棣拿出‘张大会’的这一封申请书,不由惊讶出声。

“父皇,这就……”

朱高炽摇了摇头,无奈道:“还是财帛动人心啊,这些推行新策应该没问题了。”

“只能说会顺利一些。”

朱棣微微摇头道:“这些现有的官员是既得利者,用钱财可以收买,天下还有许多未考取的士子,他们就说不好了。”

朱高炽道:“父皇考虑的及时,这点儿臣也思虑过,正让内阁出一个方案出来。”

朱棣点点头,突然想到什么,又道:“对了,这些人好好挑选盘查,若是有那种投机耍滑的官员,刚好就乘着这次机会剔除掉。”

言外之意,就是复职申请表对于那些不需要的官员,可以不予通过。

“父皇,孩儿知晓。”朱高炽点头。

朱棣又道:“分房也要附加条件的,二十年内不犯大过,尽忠职守就能获得房产所属,若是途中有贪墨、犯错等行为,朝廷可随时收回。”

朱高炽笑道:“父皇,这条姐夫早就想到了,跟孩儿提及了,就连这三道问题,也是姐夫提出来的,真是妙啊。”

“李逍果真厉害,跟朕想到一块去了。”

朱棣微微颔首,那就快去办吧。

朱高炽笑道:“是,父皇。”

接下来的日子。

官员们陆陆续续的复职了,在职期间表现好的,得到了官复原职,表现一般的则是降级,表现特别差的就直接不予通过。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