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页(1 / 1)

加入书签

('

“黄老爷,还有五分钟,火车就出发了。”

伙计立马解释道。

耐心等待了五分钟。

突然,

一声极为响亮的鸣笛声响起。

呜呜呜——

朱元璋不由期待,这火车如何走动。

紧接着,就感受到整个车厢开始震动。

框当哐当哐当……

频率越来越快,而火车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坐在车窗旁边的朱元璋,感觉到四周的景象开始逐渐后退,越来越快,一股凉爽的风扑面而来。

框当哐当哐当……

到后面,车厢也逐渐稳定下来,四周后退的景象已经逐渐模糊,果真已经超越了马匹的速度……

快,太快了!

若是维持这个速度,真的能一天之内实现从南京到北平的距离……

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朱元璋缓缓起身,他心想这样快的速度是不是站不起来?

可当他站起来后,四处走动,发现简直如履平地!!

“好!太好了!!想不到我大明出现了如此神物。”

“此乃镇国重器啊!大明之重器!”

“即便相隔千里,也能朝夕可达!!”

“日行千里而不知疲倦的火车,带来的改变难以想象!”

朱元璋心中大喜,若是有此物,完全可以再开疆拓土,将大明的疆域开放的更远的地方!

“可惜……咱老了啊,将来只有靠老四去做这件事情了……”

朱元璋扶手在车厢里踱步,转悠了几圈又回到软榻坐下。

片云风驾雨飞来,顷刻凭看遍九州。

楹外近聆新水响,遥穹一碧见天开。

朱元璋缓缓端起茶杯,喝了口茶水,心中不由浮现自己以前写的一首诗,此情此景宛如此诗一般。

顷刻间,腾云驾雾看遍九州,当初不过是以此明志,想不到如今却是真的可以实现……

好啊,太好了!!

李逍啊李逍,咱果然没看错你!

你纵然千般大胆,万般不是!

比大运河还神奇的火车……

此一项,就能一功抵万错!

“黄老爷,这是一封信,知府大人给天字一号贵客,也就是您留下的,说是如果天字一号贵宾到访,定要将此信移交与您。”

这时,火车上的伙计毕恭毕敬的将信件放在朱元璋的面前。

“信?李逍那小子留给咱的?”

朱元璋一喜,拿起信件,挥了挥手,旁边的下人纷纷退下。

他拆开信封,拿出信件,目光落下,果然是李逍留下的。

[黄八大哥,见字如吾。]

看大黄八大哥几个字,朱元璋不由心头一暖,果然是李逍留给咱的,他接着往下看去。

[看到此信,证明大哥又微服私访来民间查探民情了吧。

该有五年没见面了?

大哥曾说一年后来看小弟。

可小弟左等右等,都等不到大哥人来啊。

多年未见,甚是想念!

如您所见,北平城已经发生了翻天变化。

这五年来小弟是日日夜夜都在为新北平而奋斗,小弟曾说过,要打造大明盛世。

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总算是在北平城看到了一些苗头。

现如今北平已经做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其中的艰难很多,反对很多,让我寒心的地方也很多,曾有多次想要放弃,但小弟都咬咬牙坚持下来了。

期间用了许多手段,甚至动用了军队镇压,有一段惨痛的时间段,但那都是过去式了,如大哥所说,哪个变法不流血呢?

变法跨度很大,将大哥的许多制度彻底变了。

这一点,望大哥见谅!

下一步,那就是全民奔小康计划。

让天下人都过上更加好的日子!!!

诸多种种,太多言语,无法言尽。

大哥,小弟想您啊!

看到这封信后,您游览完北平,记得通报一声,小弟好知道咱的好大哥来了,咱必须给您最好的招待!

另外,小弟希望您安心在这住下,咱们过好日子!

空闲时间,养养生,钓钓鱼。

来了北平……就别走了……

——敬爱的小弟李逍敬上。]

看完信件。

朱元璋再次重复看了一遍,之后,久久不能言语……

心中都是感动……

李逍啊李逍。

你可真让咱感动啊,咱都不知道跟你说啥好了……

第218章 钢铁城墙!繁花似锦,花花世界!不夜之城!朱高燧吃瘪!

“暂且记着你着你这份心。”

朱元璋露出微笑,缓缓将信件放入信封,随后塞入怀中。

随后,他起身看向一名伙计,问道:“这其他车厢是何摸样?”

伙计道:“黄老爷,您若是想看也是可以去的,这车厢和车厢之间,都是连通的,可以从头走到尾。”

“那好,咱去瞧一瞧。”

“好嘞,黄老爷,您跟小的走。”

朱元璋起身,那伙计在前头领路。

随后让人打开车厢间的门,一路带着朱元璋介绍各个车厢。

伙计道:“黄老爷,这是贵宾车厢,需要办年卡才能进入,每趟车花费的银两是一两银子,别看价格贵,相比于马车来说,养几匹马每年草料人工的费用,算是便宜了。”

朱元璋沿途走着,看着四周这车厢的样子。

这一节车厢,和刚才自己坐的天字号车厢不同,而是分为一个个软座,每个座位前有一张小桌子。

里面多是一些穿着绸缎的商人,正在品着茶。

‘看来李逍应该是取消了咱布置的商人不得穿绸缎的规矩了……他这是要鼓励消费吧,听高炽讲过越消费越富有,也是李逍的理念……’朱元璋心道。

朱元璋规定百姓可以穿绸缎,而商人不许。

可实际上百姓们穿不起,商人有钱却不能穿。

之前是为了打压商人的地位,防止人人都想从商。

如果按照李逍的想法来看,自己那个规定的确有些问题。

正思索着,又来到了剩下的车厢。

伙计继续耐心讲解道:“黄老爷,这剩下的所有车厢则都是普通车厢,一钱银子一趟,物超所值,百姓们想去城中购物,或是去务工,主要就是坐这趟车。不久后我们的路线会继续延伸。而且待铁轨修远之后,货运火车也也即将运作。”

朱元璋微微颔首。

一钱银子就能快速到北平的确物超所值,毕竟百姓自己赶路,路途遥远,途中指不定还能遇到强盗响马等危险。

这剩下的车厢人就多了,座位也更加密集,多是一些百姓。

朱元璋眼尖的发现,现在不少百姓身上穿的都是丝绸,即便是布衣也都是品质不错的料子。

而且这些百姓的脸上……没有以往的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土气,精神面貌似乎都变得非常不一样了,朱元璋不由竖起耳朵,听听他们聊些什么。

“张婶儿,你这丝绸漂亮啊,哪买的呀?”

“哈哈,这是上月在张记成衣店买的,大酬宾,打八折,这一件成衣,才花了二两银子呢,你看这料子你摸摸……”

“真不错,等下去了北平,你也带俺去看看,俺女儿下月就要成亲了,给她挑几件衣服当嫁妆。”

听到这,朱元璋微微点头,看来百姓的日子的确好了。

物价低了二两就能买下丝绸衣服,而百姓们也有钱了,舍得买二两一件的丝绸衣裳。

“咦……这不是赵二郎嘛,你这是去北平是作甚?”

“这不是前不久去北平中学,面试算术夫子么,咱就去试了一试,结果应聘上了中学夫子,此番前去赴任啊。”

“中学夫子,那俸禄可不低吧?这北平改革后,您祖传的算术学问可算有了用武之地。”

“嘿嘿,待遇的确好,每月十两的俸禄,我打听到,逢年过节还有各种白糖、红糖、白酒等福利,真没想到,我这祖传只能当算盘先生的手艺,如今能谋到这份差事,多亏了咱李青天老爷啊。”

“哎,羡慕你啊,不像我学的儒学,如今北平连科举都给取消了,又大力推广什么白话文,这一身的本事算是废了,哎……”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