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页(1 / 1)

加入书签

('

姐姐果然是最得母妃和父王的遗传,如今容貌恢复,当称得上北平第一美人才是。

这一桌子人都是感情最为深厚。

三年的时间,大家的心一直为朱凝云揪着。

如今见姐姐不但得到想要的幸福,喜爱的人。

现在连最耿耿于怀的容貌也恢复了!

动静最大的是朱高煦,他猛地站了起来。

左右打量确认了就是自己的姐姐,心中那个激动啊。

饭桌上,大家谈天说地,笑容满面。

总之,这一刻,在李府聚在一起的七个人,心情都格外的好。

说着小时候的趣事,朱棣也谈他在北元打仗的事情,爬冰卧雪,说的惊心动魄。

李逍看着这温馨的一幕,很是欣慰。

如果可以,他希望这样的气氛能够给一直保持下去。

一家人和和睦睦,多好。

同时,他的心中也开始在琢磨着自己的计划。

现在是洪武二十五年四月,距离朱元璋驾崩洪武三十一年六月,还相差六年。

六年后,朱允炆登基,就开始着手削藩了。

说实话,朱棣靖难那一场仗,险胜,非常玄。

李逍不确定,自己不干预的情况下,会不会像历史进程一样继续胜利。

因为自己的到来,就不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之中。

就像蝴蝶一样震动了翅膀,也许会有蝴蝶效应的可能。

总之,李逍已经打算,暗中给朱棣打造好他所需要的一切。

这个过程,还不能让任何人知晓,只能暗中进行……

粮食、兵器、铠甲、银两、攻城器械……

特别是攻城器械。

朱棣擅长骑兵野战、游击,不擅长攻城。

而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下的老将之中,有名将耿炳文,守城固若金汤。

耿炳文的打算,就是守城,耗死燕王朱棣。

朱棣就没法攻破这耿炳文守护的城池,被挡在前进的道路上,差点活活被耗死。

要不是朱允炆脑子抽了,觉得耿炳文这家伙太怂了,用李景隆换掉耿炳文,恐怕朱棣大概率失败。

攻城器械啊……

用什么好呢?李逍陷入了沉思。

“逍郎,你在想什么呢,魂不守舍的样子。”

朱凝云推了推李逍,将李逍思绪打断,“父王问你话呢。”

“啊??”

李逍这才发现,一桌子人都在看着自己。

原来是朱棣正在给李逍提问,但李逍还没反应过来。

朱棣倒是没有生气,估计李逍还在想着刚才自己跟他说的事情。

“岳父大人,您刚才说啥?”李逍急忙问道。

朱棣重复了一遍,“就是本王先前研制那个高压锅,让铁匠打造出来后,总是发生惊天动地的爆炸,怎么回事?”

“爆炸……”

李逍愣了愣,随后眼睛亮了起来。

爆炸……炸弹……

对啊,爆炸,我真是糊涂了,攻城就用炸弹啊!

李逍一拍桌子,大喊道:“岳父大人真是提醒了我,炸弹啊,炸弹!”

一桌人面面相觑,瞬间沉默。

……

时间转眼过去了三日。

不得不说,朱棣的探子夜不收是真的有能力,连这等密事也被差谈到了。

东宫之中,太子朱标此时的身体已经如风前残烛,卧床不起,毫无血色。

“标儿,标儿,能听到父皇说话吗?”

朱元璋坐在床边心情悲痛,头发又白了许多。

上一次有如此悲痛的心情,还是马皇后殡天的时候。

“父皇……”

朱标神色恍惚,话语也十分微弱。

“你说,咱听着。”

朱元璋将耳朵凑了过去。

“父皇,儿臣……快不行了……您将蓝玉放了吧……”

朱标感觉死期将至,临死前他想履行逝去太子妃的遗愿。

保下蓝家人,毕竟蓝玉是父皇留给自己的,自己一死,蓝玉十分危险。

“好,咱答应你,都听你的。”

朱元璋点点头,安抚道:“你好好养病,不要忧愁这些事情了。”

朱标听后,又睡下了。

朱元璋叹了口气,随后起身,看向跪在床前一排排的御医,道:“用尽全力,救活太子!”

一名御医跪在地上,颤颤巍巍道:“圣上,太子已无力回天……这次与上次不同,忧虑过度,耗尽了元气。”

“救不活,你们就给太子陪葬吧。”

朱元璋脸色一冷,负手大步跨出了宫殿。

这一句话,无疑给在场所有御医宣判了死刑。

在场的御医无不面如死灰,瘫软在地。

知道这日子啊,是到头了……

殿外,二虎正急急忙忙朝着这边走来,见朱元璋出现匆忙走了过去。

朱元璋露出喜色,问道:“二虎,可是民间有什么神医的消息?”

宫里御医指望不上,朱元璋前几日就安排了锦衣卫寻找御医。

看二虎的神色,估计是有些眉目。

锦衣卫指挥使二虎激动的道:

“圣上,真有神医的消息,在德州顾成的老母命在旦夕,有一人起死回生,将其老母救治活了过来。不过……虽然精神抖擞活了一月有余,后来还是去了。”

朱元璋眼睛一亮。

有这样的神医,哪怕让标儿续命一月,都值得一试!!!

“顾成的老母年岁高,都能救活,我儿还是壮年啊!”

朱元璋激动问道:“此人是谁?”

二虎拱手道:“此人不是别人,正是陛下的孙女婿李逍,李逍途径德州救治,也就是顾成老母前几日死去,才将消息透露出来。”

“顾成这个老东西,早不说!!!”

朱元璋心急如焚,吩咐道:“八百里加急,去北平将李逍喊来,二虎你亲自去,不得延误!”

二虎拱手,“臣得到消息,已经立马派人快马加鞭去请了,为确保万无一失,臣这就亲自走一趟。”

然而就在这时。

屋内传来一声噩耗。

“太子殿下……薨逝了……”

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为大明帝国操劳十几年,事必亲躬,以致心力交瘁的朱标终于走完了人生的旅途。

听到这个消息,朱元璋呆在原地,如遭重击。

终究还是白发人送了黑发人。

朱元璋吐出了一口鲜血,昏死过去……

……

……

北平,李府。

这几日,李逍啥也没干,就在屋内琢磨着朱棣造反大计……

计划也很简单:朱棣要什么,自己就造什么。

李逍正在观看田志伟送来的造船设计图。

这田志伟已经被李逍威逼利诱之下,成为了自己的门客。

“小了。”

李逍将船只设计图丢了回去。

“小了??”

田志伟接过图纸,指着图纸,一脸懵逼的道:“家主,这是我和马和商议很久,画出来的图纸,若是能造出来,那就是全大明最大的船。”

“小了。”

李逍还是那句话。

田志伟道:“那我再改大一些?”

李逍点头:“嗯,再大一些,起码要有这个五倍大。”

“好的……等等!”

田志伟以为他听错了,懵逼的看向李逍:“几倍大?”

李逍道:“五倍。”

“这不可能。”

田志伟摇头道:“这世上不可能有这么大的船,造不出来。”

明朝时期,中国的造船技术已经发达。

造船技术不仅在船体设计、舵、帆等方面有所创新,而且在用材上也有独到之处。

主要使用木材,而且采用了许多高级的木材,如紫檀、楠木、鸡翅木等,这些木材坚硬耐用,船舶的寿命也更长。

现在的设计图纸上画的,就是一种宝船,是马和和这家伙联合设计出来的。

图纸上先是船长30多米,宽度和高度也惊人。

不过,这并没能满足李逍的预期。

“还是得我出手啊。”

李逍这般想着,拿出图纸:“我都帮你设计好了,你照做就行……还有这本造船手册,你也可以学习一下。”

“家主还能设计船?还有这手艺?”

田志伟懵懂的接过船只,看了一眼设计图。

随后整个人就陷入呆滞之中。

他懂造船,自然也能看懂图纸。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