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页(1 / 1)
('
朱凝云又问道:“你们家就一个这孩子吗?”老夫人摇头,“还有好几个孩子,都是女孩,七个都在屋里呢。”闻言朱凝云朝着这破旧屋子,里面昏沉沉的,好奇道:“大白天的,怎么在屋里待着不出来?”老妇人支支吾吾。小姑娘指着自己的裤子,道:“姐姐,是因为我们家里只有这一条裤子了,我们几个都要换着穿才能出门……”话音落下。李逍几人心中略微一惊。穷的只剩下一条裤子,几个孩子只能轮流穿出门……特别是李逍自己,自己曾经看过国外人拍的清朝时期老百姓的那种黑白老照片。其中就有不少穷苦人家的写照,一家人只有一条裤子,只能混流出门。可那是清朝啊,现在是明朝初期,怎么会有这么穷的人?同时也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小孩,轮流来乞讨。感情是回家换了裤子再过来的……“你们其他家也是这样的吗?”朱凝云问道。“嗯……差不多……”老夫人点点头。这下,大家心中都无比的同情这些人的遭遇。这也太穷了吧。这可是江南富庶之地啊,即便是李逍在北平所在的村子贫穷,可也不至于衣服都买不起。朱高煦皱眉道:“家有地吗?”他心道,是不是贪官污吏,或者乡绅霸占了村子里人的土地缘故导致的。那妇人点点头,“家里有几亩地。”“什么?有几亩地!”朱高煦冷声道:“既然有地为何还过得这么穷,分明是懒!一家的人有手有脚,不去种地窝在屋子里,穷也怪不得别人。”妇人叹气一声,没有回答。毕竟回答也都是没有意义的。“高煦,不要吓着人家。”朱凝云小声说道:“我看人家不一定是懒,可能是有些其他的缘故。”李逍也点头赞成。朱凝云问道:“能说说,既然有地,为什么养不活一家人,即便是穷苦,也不可能衣不遮体吧?”老妇人依旧没有开口。小女孩的表情变得委屈,道:“我们不懒,只是种地也养不活自己……阿母说了,在家里少出门,少吃饭,才能扛过这个春天……不然我们都得饿死……”闻言,朱凝云蹲了下来,看向小女孩问道:“那姐姐问你,你们平时都做什么呢?”小女孩十分淳朴,如实回道:“我跟姐姐和妹妹们,每天去镇子里去乞讨,姐姐年龄大,走得更远一些,去大镇子上乞讨,因为只有一条裤子,我们都是换着去……”朱凝云看了看她的裤子,难怪刚才觉得怪异,是因为衣服不合身的缘故。朱凝云又问道:“那你们父亲呢?”说着,小女孩眼眶泛红,道:“父亲几年前和村子里的叔伯们一起被打死了……”闻言,几人都是脸色一变。难怪这一路走来,都看不到汉子。朱高煦走了过去,看向妇人问道:“有此事吗?”妇人无奈的点头,“村里的男人几乎死了一半。”朱高煦十分震撼,大声道:“为何不报官?”这妇人神色呆滞,道:“报官,报官没有用,那些官老爷,哪里会管我们老百姓的死活……”村里的男人死了,报官也没有用?朱凝云心中愤怒,站了起来,走到妇人面前道:“你将事情来龙去脉说给我们听听,说不定我们能为你们伸张正义。”老妇人却是摇了摇头,道:“年轻人,你们就不要管这里的事情了,前年有个官老爷说是什么督察御史的大官……来到这里,也是说为我们伸张正义,可没多久,我们就听说那官老爷死在了湖里……”督察御史来查此事,死在湖里?一行人听了后,只感觉触目惊心!这也太夸张了。这还是他们认识的大明吗???这还是爷爷铁血手腕治理贪官污吏下的大明吗??身处在这富裕的江南之地,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穷苦的老百姓还不如北平的百姓。这是什么世道??自己明明昨天还在酒楼里面出来,那里的人吃着山珍海味,穿着绫罗绸缎,一顿饭吃上十几两银子。与这里相比,真可谓是有天壑一样的差距!!!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瞬间,朱高煦正义感爆棚,走了过来,道:“你只管说!说出来,这金子就是你的。”说着,他便掏出几粒金豆子出来。朱高煦自然不会亲自去处理这件事情。但凭借他的身份,给爷爷写一封信不难吧?妇人见了金豆子,眼睛都直了,将其接了过来。“既然你们想听,我就说吧……”老夫人缓缓开口:“原本,我们村子大家还算过得去……”“可十年前,市面上的蚕丝突然涨价,许多村子都赚了大钱。大家心中都有些心动。”“但种桑树需要两年的光景,才能养蚕,产蚕丝。两年没有收入,大家都要饿死。”“可这时候,有一位商人过来,愿意借给我们钱,拿去改稻种桑,要求是形成规模才行,族长一商量,便同意,村子里所有人都改种桑树了。”“两年过后,桑树长成了,也产了丝,可突然禁海,让蚕丝价格暴跌,商人们联合压价,又将蚕丝的价格压到了底部……”听到这里。朱凝云跺了跺脚,心中愤慨,可恶的商人,这是欺压百姓。老妇人接着道:“一年的收成,换成铜钱交税,换成粮食吃饭后,再交了利息,我们发现,忙碌了一年,每天只能吃一顿饭,连衣服都买不起……我们的村子,也就这样越来越穷,到了如今的地步……”闻言,朱高煦不解道:“既然养蚕丝不赚钱,为何不继续改种稻谷?”老妇人道:“我们也想啊……可族长当初借的钱,签的契书,后面我们才发现是高利贷,契书上写着利息极高,根本还不起利息,但那借给我们钱的商人,允许我们用蚕丝还利息,冲抵的银两,比市面上的蚕丝价格高一点点,无奈,我们只能一直养蚕为生……”“高利贷?还不起就不还啊,难道比命更重要吗?”朱高煦道。老妇人道:“两年前,村子里的人觉得这样活不下去了,不打算还利息,准备强行砍掉桑树,种稻谷……可是,他们便派人过来打我们,说必须用蚕丝抵利息。村里的男人报官无用后,一商量,联合反抗,我们打了一场,村子里的男人也就是在那次,死绝了……官府的人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不理会此事。我们还能怎么办……只能认命。”听完后。众人都沉默了。这显然是一场官商勾结,压榨百姓。先是抬高蚕丝价格,随后商人提供高利贷,诱惑他们种桑树,养蚕,然后联合压价,这是一个大套路。这村子里的百姓,成了给那商人提供蚕丝,牟利的奴隶。这些人的确不懒,可即便再勤快,也养不活一家人。交了税收和高利贷的利息,他们只能躲在屋子里,减少消耗,才能扛过去。这里不是未来,农民守着一亩三分地活命,土地赚不到养活他们的钱,他们也没有其他办法谋生路……只能减少运动,减少消耗了……朱凝云此刻眼眶已经发红,问道:“难道你们就不能将蚕丝卖给别人,卖高一些价钱吗?”妇人摇了摇头:“我们的蚕丝,没人收的,所有的商人都不敢来我们这里收蚕丝……”“那你们的蚕丝,什么价格?”朱凝云问道。老妇人答道:“五十文钱一斤。”“什么?”李逍大吃一惊。虽然他不知道蚕丝的价格,可一听就觉得,这价格低的离谱。难怪这村子的人饿死了许多,这简直就是明抢啊。朱凝云看向李逍,小声道:“逍郎,既然别人不敢买,我们买,咱不是要开布行么?这些生丝也能排上用场。帮帮他们吧。”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