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剧本(1 / 2)
离别是短暂的,未来是无限的,1996级的京影毕业生们,在欢声和哭声中,迈向各自的未来。
第二天是周三,昨晚的毕业聚会还是在一片哭声中结束的。倒是王成,好像感悟是第二次经历大学的分离,所以并没有喝多,也没那么伤感,也许是自己心理年龄比大家大的多,所以也接受得更快吧。第二天一大早起来,王成带上已经写好的剧本,来到谢小金的办公室。
“老师,这是我之前给您提过的剧本,已经写完了,想请您过目一下,给我提些意见。”对于自己这个老师,王成还是非常佩服的。
而对于王成的到来,谢小金也并不惊讶,对自己这个得意门生,谢小金真的非常满意,毕竟这个学生在大学四年的表现,确实优异。
“给我吧,等我就先看看。”
剧本递给谢小金后,王成也不讲客气的坐在了老师的对面,安静的等待着。
谢小金接过剧本,映入眼帘的封面并不复杂,白纸面上竖版写着《彗星来的那一夜》——王成。
是的,对于自己的第一部电影,王成深思熟虑之后,选择了这部2013年上映的电影,虽然这部电影上映票房并不高,只有不到7万美元,但是电影口碑,却非常炸裂,后世某瓣评分高达8.6分。
其实为什么选择这一部电影,王成也是做过很多的对比和思考之后才下的决定。目前这个时间节点,此时国内的电影环境并不好,正是处于变革时期,目前国内的大荧幕数量稀少,只有不到3000块,到2009年,才到5000块左右,直到2010年往后,国内大荧幕数量才呈现爆发式增长,2016年成为世界第一。
所以,这个时间,想要在国内拍电影赚钱是非常的困难。《彗星来的那一夜》这部电影,是一部烧脑的低成本科幻电影,科幻两个字,在目前的国内,一定是能够引发很多争议的,有争议就有噱头,再加上电影中的各项设定,量子力学,平行时空,不同时空之间的“我”之间的碰撞,以及整部电影的悬疑烧脑,是一部艺术兼商业的佳片,有比较大的可能性在这个时代引起一定的热议,具备很大成功的可能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