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1章 报皇恩(2 / 2)
张弘道在信上也详细阐诉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秦九韶作为俘虏,其实是没资格也确实不知道李瑕打算自立之事,但知道蒙军退兵了。
哪怕只有这么一个情报,秦九韶却敏锐地感觉到李瑕该再更进一步了。其实比起直接宣布自立,请大宋皇帝迁都长安,才是政治上更成熟的作法。
首先是名正言顺,长安属于三京之一,而临安只是行在。如今李瑕挡住了蒙军对长安的攻势,请天子北还,这是大义。天子也应该北还。
当然,赵椹是绝对不可能答应迁都的。
朝臣们已经把李瑕视作董卓、曹操之流,怎可能再把汉献帝送到他手中。那不管他们找什么借口,李瑕再说"阻塞义理"就占据了名义。这时再自立,方能叫江南士绅无话可说。
大宋文臣党争的厉害便体现在这里,除了秦九部,李瑕麾下没有旁人有这种心眼。
杨果、韩家父子是北人,不算太了解宋廷;李墉只官至主簿;吴泽太过年轻;史俊这些人则不会为李瑕在与宋廷斗争中出谋划策.....
不过这也只是锦上添花,只涉及造反时是否更体面的问题,实力才是关键。但诸人想起了秦九韶,眼下既是用人之际,显然是要将他召来重用的。正说着,吴泽步入堂中,与李瑕禀报见陆秀夫的情形。“君实兄说,想要当面再劝一劝王上。”“他在哪”“就在外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