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勉强维持生计(1 / 2)
士绅们的田地大多靠近河渠,虽然水量减少了,但勉强还能灌溉。
那些远离河渠的田地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士绅的田地是租给佃户的,修整沟渠是佃户的责任,长此以往,连一些士绅家的田地也逐渐无法灌溉。
尽管杉西的流民遍地都是,容易招募,但毕竟是本地人,如果做得太过分,名声上不好听。
按照大明的规矩,即使田地减产,佃户需要交给地主的租金是不会减少的。
在大明,租种田地并不是按比例收租,而是一个固定数额,比如五斗,也就是说无论地里产出多少,佃户都要交五斗的租金。
洵阳的水田在好年景可以产出两石谷子,但你以为好年景佃户就能得到一石半的收成?太天真了,东家每年都要重新核算租金,好年景里可能租金就变成一石三斗。
但如果田地歉收怎么办?那只能怪老天爷,对不起,即使今年一亩地只收成了八斗谷子,五斗的租金还是要交给东家。
饿死几个佃户不算什么大事,但如果大量佃户都被饿死,那在当地的名声就会很臭,士绅们为了这点体面多少还是要补贴一些谷子给佃户家里勉强维持生计。
所以,说起来,水利修缮得越好,其实士绅们的收成也会越多,但要让他们自己花钱、粮食去做这件事又是不行的,因为那是官府和佃户的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