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确实有要求(1 / 2)

加入书签

明朝官员数量相对较少,全国官员总数在两万至三万之间。

叶向高凭借六次科举,几乎成为大明官员的十分之一的导师,若再算上他本人及同僚的同年、同乡,几乎一半的大明官员都与他有关联。

历代夏国的年轻翰林都被视为前途无量,原因在于他们的老师在朝中掌权,自己又能频繁接触皇帝,只要不出现大的意外,晋升至从三品职位并非难事。

林兆鼎得知自己被兵部推荐,尚能理解,毕竟在未宣旨前,他仍属兵部管辖,这份人情需铭记一生。

然而,他对礼部和户部的推荐则感到困惑。

周延儒虽是同年,但林兆鼎的身份与他相去甚远,若遇小纷争,或许可以依靠同年情谊求助。

但对于总督这样的高位,周延儒为何会为他说话,林兆鼎完全摸不着头脑,毕竟他从未敢奢望此事。

“福健李某”四字映入眼帘,一切疑惑顿时消散。

送到手中的军功,福健游击林正亭的“消失”,以及后来的一营兵马,虽然并非来自福健,但他们的装备和作风与福健兵无异。

林兆鼎起初不解福健副将的意图,若说有不轨之心,报功文书中坚决不提福健兵马的功绩,甚至那支兵马后来消失无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