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儒家理(1 / 2)
正是因为忽必烈这位“儒教大宗师”的出现,儒家在元朝的地位不断被提升。到了元武宗时期,元朝更是将孔子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其文曰:“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后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法。所谓祖述尧舜,仪范百王,师表万世者也。”
孔子被直接定义为万世之师,与尧舜相提并论。由此可见,儒家在元朝的地位达到了顶峰。
当然,元朝将儒家地位提升到如此高度,并非没有原因。当时的儒家放弃了其他学说,提出了以“程朱理学”治国的理念,并将程朱理学推向极致。
程朱理学的危害不言而喻。其核心思想是,世间万事万物的存在和变化都有其道理,也必须遵循这一道理。
这个“理”是什么?
“存天理,灭人欲”,“三纲五常”,“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女子无才便是德”等等。
换句话说,程朱理学的“理”,就是儒家制定的道德和理念标准。
他们说女子需要裹足,那么“女子裹足”就是理。
不遵循这个“理”,就是不道德,是异端,必须受到惩罚!
他们认为君王必须将权力交给儒家,所以听话的皇帝都是明君圣君,不听话的皇帝,就是昏君和暴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