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慈禧(七)西后独裁(1 / 2)

加入书签

随着慈安的猝然离世,慈禧开始独揽大权,带着年仅十多岁,尚显稚嫩的光绪皇帝,步入了复杂诡谲的朝堂政治之中。

慈安在世时,尚能够对慈禧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也会时常以温和而明智的劝言,引导慈禧的决策。然而,慈安的离去,使得这一制衡消失无踪。

失去了慈安的约束和劝言,慈禧变得越发肆无忌惮,嚣张跋扈。她不再有所顾忌,行事作风愈发强硬和专断。例如,在处理与朝臣的关系时,她不再耐心倾听不同的意见,而是凭借自己的意志,随意决定重要事务。

当然,伴随而来的是,慈禧对于集权的意愿,也越来越强。她渴望将所有的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以实现绝对的掌控。

这种集权的欲望,并非凭空产生。在封建王朝的传统观念中,权力的高度集中,被视为统治稳固的象征。而慈禧身处这样的文化背景之下,自然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当时的清朝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局势,慈禧或许认为只有通过集权,才能更有效地应对各种危机。然而,她的这种过度集权,却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加剧了清朝内部的矛盾和动荡。

然而,在前朝的政事上,情况却并非如此简单。尽管慈禧太后掌握了最高权力,但以奕?为首的一班军机处大臣们,依然对她的集权,构成了巨大的阻碍。

奕?作为清朝的重要政治家和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他拥有着广泛的人脉和影响力。他与其他军机大臣,一同组成了一个强大的政治集团,他们对于国家的政务处理,有着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这使得慈禧太后,在推行自己的政策时,遇到了不少阻力。尽管她拥有绝对的权威,但要想完全掌控朝政,并实现自己的意图,还需要面对这些权臣的挑战。

在这个时期,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异常激烈。慈禧太后需要不断地运用手段,来稳固自己的地位,并逐渐削弱那些对她集权产生威胁的力量。而奕?等大臣,则会尽力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地位,以保护他们所代表的利益集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