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8章 幸南京(十五)国公拜国公(2 / 2)

加入书签

等什么?当然是等他高务实亢龙有悔的那一天。

元辅靖国公,这是什么剧本?这不就是李善长的剧本吗!

是,皇上眼下十分信重高务实,两人不仅是幼时的发小,长大后更是互相成就,终于有了今日万历中兴的盛世气象,君臣关系之亲密可谓无间。可是,太祖皇帝与李善长之间难道就缺乏羁绊?数十年的战友情谊难道就不珍贵?子女之间的联姻难道就不能说明什么?

可是,最终太祖依然杀了李善长——两块免死铁券也救不了他!

为什么?真的是因为李善长参与了胡惟庸案,有谋反之心?笑话,他都位极人臣多年了,而且当时早已致仕在家,他参与胡惟庸谋反案,图什么?就图换个皇帝,而自己继续称臣?多大的病啊!

真要说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年过古稀的李善长即便致仕在家,却依旧是淮西集团的领头羊。

假如,此时的太子朱标是个如李世民一般的“皇二代”,自己一身军功无人不服,那么李善长大抵是能善终的。可惜,朱标不是李世民,他太仁慈了。

他有一个儒家教育下最标准的圣君模样,却唯独不够铁腕;他有一副极好的名声,却未必能对淮西军功集团有什么威慑力。

朱元璋看似尊儒,实际上只是用儒家来帮自己稳定统治,他绝不会是个真正相信儒家思想的人——不要听他说了什么,要看他做了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