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0章 三路凯旋(六)巧取大坂(2 / 2)

加入书签

后来又谈了几轮,最后达成的协议就是京华在堺町开设水晶楼,同时在当地保留最多不超过一万人的驻军。当然,秀吉还保留了随时检查当地驻军人数的权力。

秀吉之所以答应如此条件,原因并不只是水晶楼的雄伟瑰丽,也不仅仅是水晶楼作为综合性商社可以带来庞大的对外贸易,更重要的是——只有水晶楼所在地能够买到京华提供的火炮。

随着东亚海面上所有势力都被京华一统,日本已经无法从所谓“南蛮商人(西洋人)”手中购买火炮等物,因此秀吉想要维持自己在日本的军事霸权不会输给以德川、岛津为首的东、西大名,就只能捏着鼻子请京华进入畿内地区。

当然,所谓甲斐姬在堺町悄悄聚集兵力,这件事本身也是存在的,只不过一来没有达到三万这个数量级,二来她也不能倾巢而出,把堺町的兵力抽调一空。毕竟,堺町这边现在存放着巨量的南疆大米和硝石、火炮等战略物资,另外还有海量的大明铜钱——永乐通宝(在日本来说,这是最好的“钱”)。

正是靠着这些物资和源源不断送来的永乐通宝,甲斐姬才得以达成高务实的命令,让东西两军在安土城大打拉锯战将近一年之久。实际上,东西两军都得了京华大量的援助,才能不断地往这个血肉磨坊中投入人命。

很显然,高务实不怕出钱,他只要消耗日本的战争潜力,尤其是那些经年老兵。何况这年头的战争只要打成消耗战,武器弹药往往还能回收利用不少,真正消耗掉的主要是人命和粮食。

人命,那是日本出的,损失再多高务实也不在乎,甚至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粮食,南疆种植技术进步加上移民涌入开发,如今支援两线作战也犹有余力,高务实同样不是很在意。

总之,甲斐姬就打算用这六七千人夺取号称日本第一巨城的大阪城了。这听起来有些离谱,因为大阪城作为秀吉的居城和事实上的政治、商业中心,平时的驻军就超过一万,个别时期甚至会超过两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