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9章 经济与党争(卌三)动摇(2 / 2)
密奏不奇怪,锦衣卫都督王之祯虽然是高务实的半个自己人,但锦衣卫毕竟是锦衣卫,他不是单纯的文官体系一员。如果实在是事关重大,王之祯也未必就会事事通报。
他甚至可以给自己找借口:“啊,愚兄虽然知悉此事,但却以为皇上必不肯听信,因此未曾知会……此愚兄之过,请日新切责!”
此时高务实能怎样?其实并不能怎样,因为他这个道理至少表面上说得通,高务实没有充足的理由动他,更不可能真的“切责”。
当然,这倒不是说这件事就是王之祯鼓捣出来的,而是锦衣卫可能接到密奏,然后由王之祯决定是否递呈皇帝。另外,王之祯也不一定不通报高务实,但他可以拖一段时间再说。这时候事情都已经影响到皇帝了,王之祯的通报才姗姗来迟,至于理由那更是随便找一个都行,高务实甚至还要说声谢谢呢。
至于另一种可能,就是皇帝身边人的建言,这也是很常见的。当然,经过数次内廷权宦被高务实斗垮的教训,眼下内廷之中似乎暂时没人敢对他高元辅有所冒犯。
自王安之后,陈矩、刘平一派可谓“一统内廷”,而他俩显然没有动机对高务实不利——双方可是二十多年的坚实盟友,而且迄今还是利益共同体。
那么……难道是郑妃?高务实确实有所怀疑,但事发突然,自己一点证据都没有,现在怀疑也没用。当下最关键的还是让朱翊钧坚定收复西域。
不过说实在的,朱翊钧刚才引述的那些话其实不无道理。大明和汉唐确实在国情上有所区别,因此要再次坚定朱翊钧决心也有些难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