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1章 经济与党争(卅四)五大工业区(2 / 2)
不过,角铁铁轨存在容易被煤屑、垃圾填塞的问题。于是又到了1789年,英国土木工程师威廉·杰索普设计出了凸型铁轨和外轮缘凸出的铸铁车轮,在拉夫堡—莱斯特的马拉铁路上得到应用,这就是现代铁路的雏形。
杰索普后来还发明了内轮缘凸出的铸铁车轮和铁路道岔(因为外轮缘凸出需要用紧固件锁紧,而内轮缘凸出时,铁轨自身就能约束车轮位置。),这成为现代铁路轮轨的标准形式。
当然,道岔系统是经过120年的艰苦探索后发明的,而在木轨时代,车辆要想转换线路,就只能靠转车盘。
铁路后续的发展就和蒸汽机有关了,高务实暂时懒得多想。毕竟蒸汽机同样也是经过一两百年一步步发展成熟,最后才能用于火车头,为车辆提供动力的,现在嘛……还太早了。按他的估计,至少在他有生之年应该是看不到的,所以现在不必费神。
那么事情就转回到高务实为何忽然想要搞“铁路”上来了。其实原因并不复杂,就两条:一是为大明提高运输能力;二是为产能和质量都快速提高的京华钢铁找个新销路。
运力问题前文已经大致说过,简而言之:中国在水运基础方面,即便放眼全球也可谓是天选之国。但即便如此,总归还是有难以连通之处,这就需要陆路交通来弥补。
是的,只是弥补,只是让这些地区的陆路可以连接上便利的水运。
这里说一个绝大多数人可能并未注意到的问题:即便是在21世纪的中国,仅仅一个长江干支流的货运量甚至就超过全国铁路货运量(仅长江干流就超过35亿吨,加上支流如汉江、嘉陵江之类,铁定超过40亿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