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2章 经济与党争(四)我不杀伯仁(2 / 2)
此时朱翊钧会先看第一类,大致看一看疏文所奏何事,有个了解之后再看内阁票拟提出的应对策略,然后多半只需要朱批一个“可”字,便交给司礼监。
司礼监自会根据皇帝的“可”(同意),按照票拟提出的办法去写一篇骈五骊六的圣旨,再次送给内阁过目。内阁再审圣旨之后觉得没问题,便附署签名,下发给六科,六科审核无误,附署签名,批准下达,送通政司。这是一个基本流程,以下两种也是一样。
看完第一类,皇帝会看第二类,即重大但不紧急的事务。这一类事务其实很多,比如有官员建议严整学风,提出建议一二三四。
这种奏疏提到的事重大肯定是重大,但内阁未必会认为马上要办,于是票拟出一二三四来对应,说你的想法非常好,朕(内阁票拟用皇帝语气)也觉得你说得很有道理,但是因为一二三四这些原因,所以这些工作暂时不便执行。最后再勉慰几句。
一般而言,朱翊钧看第一类奏疏和票拟的时候还是比较严肃的,会比较认真的审视,到这第二类的时候差不多就是二郎腿翘着抖啊抖、点心往嘴里塞着嚼啊嚼,草草看完顺手批个“可”……接下去的程序照第一类执行。
到了第三类,朱翊钧早年还会看一看,如今基本不看了。这还不好说他怠政,因为这一类真的没什么意义。
比方说某位京官外放地方(不一定是贬官,也可能是升官),写了道疏文来问安。说什么臣出京年余,思念皇上甚矣,然后东拉西扯写了洋洋洒洒一两千字,最后发现并没有任何工作相关的内容。
别看全是屁话,内阁照样要拟票回文,因为皇帝也是需要回答这种问安的。不过高务实在这一点上也很懒,一般只票拟四个字:“照例勉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