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8章 辅弼(卅五)货币霸权(2 / 2)

加入书签

不过,现在不是二十一世纪,高务实认为自己的计划还是能有些效果的。

简单来说,高务实是要通过一些经济手段来配合甲斐姬,让她能更好的控制日本内战的规模、强度乃至节奏。

这里首先有两个先决条件。第一个先决条件是,通过这些年不间断的经济渗透,产自南疆的大米已经占据了日本市面上“商品米”的大半江山,顺便将原本居高不下、只有武士阶级以上才能吃得起的大米价格给打下去了不少。

第二个先决条件是,前些年已经成功开采的吕宋大铜矿为高务实提供了大量的铜,京华方面除了铸炮等方面使用之外,很是将这些铜矿用于铸造铜钱——不要误会,不是铸造万历通宝,这个是犯法的——高务实铸造的是专门用于日本市场的永乐通宝。你没看错,就是成祖朱棣时期的永乐通宝。

为什么永乐通宝会是专门为日本市场准备的呢?这个还真值得稍微讲古一下,因为永乐通宝这个问题其实还不光与日本有关,其与南疆、南洋甚至印度、波斯地区都有一定关系——当然影响最大的还是日本。

永乐通宝是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了他侄子建文帝的皇位,改元永乐之后铸造的年号钱。《明会典》记载,朱棣于永乐六年(1408)在京师南京铸造永乐通宝钱,永乐九年又派官员去浙江、江西、广东、福建四省铸造。但是《明史·食货志》中却只记载了“九年铸永乐钱”,而漏记了永乐六年在京师铸钱的事。

朱棣于永乐六年在京师铸钱,三年后又于永乐九年在位于东南沿海的四省铸钱,这看似极为平常的一件事,实际上背后却有着极为复杂的原因和背景。这是朱元璋在洪武二十七年(1394)八月正式禁用铜钱之后,大明朝廷首次开禁铸钱。

众所周知,朱棣在绝大多数政治安排上都尽力按照父亲的遗命来执行而无视朱允炆的改革,因为这可以为他的“正统性”加分。那么,为什么在铸钱这件事上他却要违背父亲的禁令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