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6章 辅弼(十四)第一刀砍谁?(2 / 2)

加入书签

朝廷收多少税难道不都是朝廷去开支么,和皇帝本人有直接关系吗?当然有,而且关系很大。

之前就说过,皇帝内帑之中有一大进项称之为金花银。这个金花银的制度说起来很复杂,但如果概括一下,大致可以提炼出这样一条:金花银收入在事实上与朝廷粮税多寡呈正相关。

说人话就是朝廷税收越高,皇帝以相对固定比例收取的金花银也就越多。注意,这里说的“相对固定比例”,即“皇帝抽成”的比例确实可以调整,但一般情况下还是比较固定的,不会说调整就调整。

前不久才刚说过,万历朝进入内帑的金花银“一年大约一百万两,但是基本专款专用,用于后妃、宦官宫女的开支,包括赏赐,通常没有结余”。

“没有结余”很能说明问题:这笔钱一直处于“只少不多”的状态。考虑到后妃、宦官宫女的开支本身就是个弹性开支,甚至连后妃与宦官宫女的人数都是很有弹性的,因此对于皇帝而言,这笔金花银哪怕已经有一百万两之巨了,但它依然是一笔永不嫌多的进项。

解释到此,问题就很清楚了:只要“算术选考”这件事大大有利于收税,而且多收的税款还并不是额外加征,而只是把以前那些偷税漏税的窟窿给堵住,将税款重新收到朝廷手里来了,那么皇帝的金花银收入也会因此而大大提高。

这可不就是“有利可图”吗?以高务实对朱翊钧的了解,这位在原历史上认为只要肯交税,商人服朱也未尝不可的皇帝,绝对愿意支持“算术选考”。

那么,有利可图的问题看来可以得到解决,接下来就该考虑一下名声问题了:这件事会影响皇帝的名声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