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8章 总百揆(卅三)威虏堡(2 / 2)

加入书签

刘綎在黑河边确定了一下方位,找了一段水流不急的区域安排蒙古式浮渡。这个办法在本书前文曾经讲过,即所谓“革囊渡江”。

革囊就是皮子做的气囊。在北方,特别是黄河两岸,革囊本就是常见的渡河工具。革囊一般用羊皮做成,制作的方法,大致是将羊宰杀之后,用细管向羊皮中吹气,使皮肉之间产生气流,再用力捶打羊皮,羊皮就会与羊肉分离。

这时,割下羊头与四肢,然后将羊皮从头部向下撕拉,羊皮就会完整地剥落下来,然后只要将头部、四肢及尾部的孔洞扎紧,就天衣无缝了。等到要用来作为渡河的工具时,船工向皮囊中吹气,羊皮就膨胀为鼓鼓囊囊的革囊。

这种革囊,可以用它承载木筏,同时让许多人飘浮过河。大致说来,大凡水流湍急,不易舟楫的河流,蒙古军当年都采用这种“革囊渡江”的方式。

如今这段黑河水流并不湍急,但因为荒无人烟,而且刘綎也没时间久等,自然也就不考虑什么征集民间舟楫渡河了,只能“革囊渡江”。好在刘家军的骑兵将领去额尔德木图那儿“进修”过,对于蒙古人这套办法学得很仔细,军中常备了足用的革囊,因此渡河一事很快办妥。

过了黑河,刘綎再次安排补水、喂马、吃饭,以及还给了三个时辰让大伙儿抓紧时间睡一觉,同时派出三支夜不收,均往威虏堡方向撒去。

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毕竟这么一支八千人的骑兵如果突然杀到威虏堡城下,人家搞不好会以为是蒙古军到了,到时候闹出乌龙来就不好了,因此需要先派夜不收前去打打前站,通知一下对方。

这还有个好处就是让威虏堡提前做些准备,比如那十六门大炮,能调动的部分就赶快做好装车准备,能一同随征的人员也一样,应该提前做好准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