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3章 总百揆(八)定局(2 / 2)

加入书签

为什么不太愿意插手呢?这事追根究底还和高务实有一点关系。

自先帝山陵崩,李太后对高务实有好几次心存疑虑,虽然大多都是因为身边人的挑唆,但无论如何,她对高务实是有过几次打压的,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然而打脸的是,这几次危机在被高务实化解的同时,反到是李太后身边的人接二连三的倒台,同时高务实还每一次都证明了他的忠诚与才干,为朝廷、为皇帝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麻烦。

这样一来,就显得那几次对高务实的打压都很莫名其妙。说得好听点,叫做太后被身边的小人蒙蔽;说得难听点,那就是太后不辨忠奸、难分贤愚,尽干些对朝廷有害的蠢事。

于是三番五次之后,李太后自己觉得面子上挂不住了,再加上此时皇帝已经御极多年,也已经树立了他自己的权威,因此太后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都不由自主地放权,几乎彻底放弃了对朝政的干预。

放权这种事并不容易。本质上来说,但凡是人,无论男女都有权力欲,当一个人曾经掌握过大权之后,想要轻松地放弃掉它,那是非常困难,甚至违背人性的,李太后当然也不例外。

然而,一方面是因为刚才所说的“冤枉高务实”问题导致李太后颜面大为受损,另一方面也因为大明的祖制对后宫干政异乎寻常的警惕与排斥,最终导致李太后选择主动放权,并且从那之后都很慎重,不愿意再直接干预朝政——即便在极个别时期她会旁敲侧击地影响一下皇帝。

不过这里有一点不得不说:大明的祖制虽然对后宫干政十分敏感,但由于大明对“以孝治天下”的高度重视,实际上依旧给了李太后这样身份的人以随时干政的特殊权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