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0章 正国本(圆五)臣请去职闲住(2 / 2)
众所周知,明清时期以程朱理学为国家的正统思想。洪武年间就已“诏以熹书立于学宫”。所以,对于朱熹的作品及思想,大明的皇帝们都会想尽办法让他们的子孙去学习钻研。这其中,朱熹的《小学》在大明宫廷里就是非常重要的蒙学教材。
马皇后以《小学》为范本,在教幼子识字、学习规范礼仪的同时,也给予他们一些道德品质的约束。而成祖仁孝皇后徐氏,在很小的时候就喜欢读书,当时人称她为女诸生中的人杰。
那么,马氏、徐氏这样聪慧贤达的皇后在明朝算少数吗?倒还真不是。有载:“本朝仁孝皇后著《内训》,又有《女戒》,至章圣皇太后又有《女训》,今俱刻之内府,颁在宇内。”
可见,后宫女子尤其是太后、皇后,她们大多出身在中下级官员家庭,自己也是读过书的,即便早年读得不够,入宫之后也有读书的机会。
因此,她们把宫中原有的启蒙教材加上自己的感悟编成警醒幼子的书籍及话语,立于内府之中,让诸幼子耳濡目染,从而达到学习借鉴的目的。
你也许想说她们的学问水平恐怕高不到哪去,这话或许不假,但这样的学问水平只用来给幼小的皇子启蒙,那是再怎么也够了的。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些太后、皇后对小皇子们管教严厉,比如朱翊钧他生母李太后,这个不必再说。总之,小皇子们的学前教育第一站,就是后妃们的教育。
然后就轮到宦官教育了。这一点是大明朝少见的与朱元璋无关的制度。朱元璋在稳定大明江山后,以史为鉴,为防止宦官局面的出现,他在宫中安置的宦官内侍不到一百人,并颁布祖训规定宦官不能穿外臣的衣服,不能兼任文武大臣的头衔,而且宦官的衣食住行都应该在内庭里,从而限制了宦官的人身自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