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7章 正国本(卅一)甲种镇 乙种镇(2 / 2)

加入书签

但是,即便是募兵制盛行,主将对于自己的家丁部队拥有决断权,但大家对于兵制的修改也不多,其中相对修改较多的可能还属戚家军。

戚继光规划的戚家军编制,是依照鸳鸯阵的战术思想为基准,参照战场环境与敌对的倭寇作战方式搭配实战兵器,采取小编制的混成兵科构成高机动打击力量。

首先编制而成的是最小的作战单位“伍”,如字面意思,“伍”是由一名伍长与四名士兵共五人所构成,是戚家军最基本,也是最小的作战单位。

然后便是两伍构成一队,称为小队,含队长及管炊事的火兵在内共12人构成“队”,这个“队”基本相当于现代的“班”、禁卫军与南疆警备军的“棚”。

“队”是一个完整的鸳鸯阵主体,依其阵式变化展开数种不同的队之阵形。但它不是“三三制”的,而是四队为一“哨”,又称为大队,设哨长一人,共计49人为“哨”,这个“哨”如果非要类比,那也就相当于现代的“排”,禁卫军与南疆警备军也称“排”。

但是,“哨”这个层级就是戚家军最大的基本作战单位,也就是说,戚家军的正式编组基本作战单位就是由“伍”、“队”、“哨”所共构而成,没有后来的“局”、“部”等大编制单位。

这种由小编制构成的作战部队,机动性相当优异,兼之混成兵科搭配,攻守兼备,就算是最小的作战单位“伍”,也可行使独立的作战任务,作战的弹性与战术的应用相当广泛。

但是,这一时期的戚家军编制主要是针对当时南方的倭寇,后来他被北调出任蓟镇总兵并开始轮训各地军队之后,因为作战对象的改变,军队编制与战术就必须相应的做出改变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