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9章 剑指东瀛(卅七)党争内情(2 / 2)

加入书签

宣祖八年,朝鲜政局发生了变动,东西两党对峙的局面最终形成。而正巧在壬辰倭乱发生前,“郑汝立谋反事件”和“辛卯年世子册封事件”又成为了东人党分化的契机。

郑汝立受李珥引荐进入朝堂,万历十二年(宣祖十七年)一月十六日,李珥去世。郑汝立由西人党逐渐向东人党靠拢。

郑汝立被推举为弘文修撰后曾“入对经筵,诋斥朴淳为奸邪魁首,李珥为误国小人,成浑党奸陈疏,欺罔君父”。朝鲜义州牧使徐益曾书“臣伏闻郑汝立于筵中进攻李珥,遂及朴淳、郑澈……此事他人可也,汝立不可也”,因为“汝立本李珥门下士也”。

换句话说,这郑汝立干了一件好比原历史上大明张居正时期出现的“门生弹劾恩师”事件,也就是刘台以《恳乞圣明节辅臣权势疏》弹劾张居正同样的性质。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郑汝立这件事影响更坏。

历史上刘台弹劾张居正,主要出发点是他认为张居正作为辅臣权力太大,作威作福,蔑视祖宗成法;郑汝立则几乎是人身攻击,直接开口骂恩师是小人,而且欺君罔上。这两者之间的性质显然还是有区别的。

由于朝鲜的政治体制几乎照搬大明,所官场风俗也类似,“欺师灭祖”那可是大逆不道之罪,性质等同于“谋反”。于是郑汝立毫无疑问就被罢官归乡,“而泼等相继伸救,每拟三司之望,上终不用,虽外官亦不落点,汝立忿恚愈甚”。

这几句话是说李泼等东人党人士虽为汝立发声,但郑汝立终究未能为官。归乡之后的郑汝立广泛结交各个阶层人士,创立了大同禊——咦,这个剧情是不是又有点像顾宪成罢官讲学而形成东林党?还真是世间从无新鲜事。

随后“黄海道观察使韩维、载宁郡郡守朴忠侃、安岳郡守李轴、信川郡守韩应寅等上变书言:‘前修撰郑汝立谋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