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8章 战后波澜(廿三)盛大郊迎(2 / 2)
事实上,陈矩的想法也不是他自己的想法,他是在悄悄去找已经隐居“休病”的黄孟宇密会之后,得黄孟宇指点才提出这个建议的。至于黄孟宇背后是否还有高人,那就无人得知了。总之,内帑为了展现皇帝要求的气派,为此花费了七万多两银子。
当然,朱翊钧现在还真不缺区区七万两,别的且不去说,他光是去年在辽南盐场的分红就已经高达二十九万余两,今年那是肯定要破三十万两的。
除了这些做派之外,军事方面也做了不少准备——当然这里是指仪仗方面。首先是在京的锦衣卫通过精挑细选,重新编练了一番包括大汉将军在内的仪仗,又派人检点了他们的衣甲、武器及一些马军的战马、具装。
毫不客气地的说,如果单看卖相,即便现在号称“天下第一军”的禁卫军摆在他们面前,也只能说在大炮拥有量方面稍胜一筹,论光鲜亮丽恐怕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好在锦衣卫鱼龙混杂太久,挑选出这么一批帅哥也不容易,最终只凑出三千人作为距离皇帝最近的“亲兵”装点场面。要真是再多点人,光是置换他们身上这批行头,怕不是就又得让皇帝陛下再破费一大笔了。
其次就是满朝文武也得了一点好处,全部额外新发了一套官服官帽,武将们更爽,直接新发一套甲胄——这玩意可真不便宜,甚至皇帝都不肯捡账,而是接口官服问题归户部管,赖账给了户部。
好在户部是“自己人”,在高务实离京之后实际上“代户部尚书”的户部左侍郎程文没说半句废话,直接应承了下来。而其余官员这一次倒也很配合,没有一人表示异议——呐,毕竟是给自己发衣服嘛,不要白不要。
要知道,明代的官服制度很有“朱元璋范”,那就是对应的官服品类,朝廷都是只发一套的。你这玩意儿要是穿坏了,那可不好意思,得你自己去做。做也就算了,由于这东西不算常见款式,各种制度又还严格得很,因此缝制价格相当昂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