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4章 伐元(十九)道阻且长(2 / 2)

加入书签

这样,每甲在十年之内只须服役一年,其余九年均休息。应役之年叫“现年”,不应役的年份叫做“排年”。里是乡村的编制,城镇中的则编为坊,近城的编为厢。

一里中的110户,按丁粮的多少为序编为一册,册中注明各户的姓名、籍贯、丁口、年龄、田地产业等。其中,里中有孤寡之人不能应役,就附在110户之后,名为畸零。

黄册一式两份,一份留本里存底,一份上缴至州县。州县汇总各里之册,制成本州县总册,也是一式两份,一份留于本州县,一份上缴到府。

如此各级政府依法炮制,府缴至布政司,各布政司最终汇缴到朝廷里的户部,因为布政司呈报给户部的册必须用黄纸做封面,故而称之为“黄册”。

记录全国总人口的黄册集中到京师后,就收藏于后湖(即南京玄武湖)黄册库中。朱元璋在湖中心的几个小岛上建有几个专门的档案室,用来储藏黄册及其他重要的档案文件。这位太祖爷大概认为这里四面环水,可以避免火灾,而且这些湖心小岛与外界联系少,档案的保管不易受外面的干扰,是个收藏档案文件的好地方。

即使是后来成祖迁都北京之后,黄册库还是保留在了后湖,大明二百多年中历次登记的黄册都送到这里来保管。

黄册即是大明朝廷征派赋役的重要依据,有了它,大明朝廷便明悉了全国的人口总数,掌握了土地的占有情况,凭借黄册便可向黄册名册中的百姓强征劳役、摊派赋税。而为了防止由于人口、地权的变化所引起的赋役负担变化,朱元璋还规定每十年就调查一次户口,并重新更制一次黄册,叫做“大造”。

至于鱼鳞图册,则是一种与黄册制度有直接关系的册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