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9章 伐元(十四)好团结(2 / 2)

加入书签

大明实行“小政府”制度,地方官员其实很多都忙不过来,因此师爷这个职业大行其道。再加上大明的官制有不少不合理的地方,比如朝廷中枢好歹还有“观政进士”之类的安排,能在实际掌权之前有一个学习工作方法的机会,但地方上的很多如县令之类实权职务却是由新科进士直接上任。这就导致很多此前只会读书的新官们面对实际工作完全抓瞎,若不找几个师爷帮衬,啥工作都开展不了,被当地胥吏拿捏得死死的。

因此,大明官员各有幕府是很寻常的事,尤其是方面大员,极少有不养幕僚者。当然,如此前海瑞没有幕僚是因为清廉到穷困,高拱不养幕僚是因为学生就够用,这些属于例外。

高务实也是有幕府的,不过他的幕府有个别有不同的名字:京华秘书处,秘书处的秘书其实就是他的幕府幕宾。从这个角度而言,刘馨其实就是他的首席幕宾。

不过此次出征,高务实并没有带上刘馨。虽说大明对于女将是有容忍度的,但其实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女将并不存在于所谓“经制之军”中,其所领大抵都是自家私兵。

高务实此战没有用到多少“自家私兵”,自然就不方便带上女将了,女幕僚的话就更不方便,容易授人口实。

他带在军中的幕宾到也不多,一共这么几位:商贸秘书曹恪,军务秘书阮福源,财务秘书高务忠,情报秘书高杞,见习秘书高务正、高务若,一共六人。

这其中,曹恪和阮福源都是高务实的门生,两人一个是曹淦之子,一个是阮潢之子;高务忠是高务实的胞弟,从成年之前就跟随在高国彦身边学习财务;高杞是高务实的堂侄,乃堂兄高务本的次子;高务正、高务若二人则是高务实的庶弟,在京华秘书处没有明确的执掌,因此统称见习秘书。

总的来说,从这个秘书班子的人员年龄就能看出,京华秘书处颇有些“观政进士”的意味,他们的任务更多的在于学习,而并非实际为高务实提供多少参谋。当然,如果能够提供参谋意见那自然更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