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7章 借力打力(上)(2 / 2)
当时的大臣一拨又一拨争先恐后地冒着被杖责、罢官甚至下狱问罪的危险为朱常洛争取,但却很神奇地根本没人帮郑贵妃母子说话。
固然,相比其他朝代,大明官员的气节在某些时候的确更令人佩服,很多官员为了道德礼义等原则性问题都敢和皇帝对着干。
然而,政治就是政治,它从根子上讲究的就不是道德礼义,而是利益,也只有利益。
大明官场之中固然有高德大义的君子,但更多的永远是唯利是图、不择手段、投机倒把的小人。而事实上朝廷大臣也远不是铁桶一块,虽然与当下的实学、心学之争有别,但当时齐、楚、浙三党党同伐异,激烈程度可未必逊色于当下。
若以高务实的角度来看,这其中有一个最简单的处理办法,即郑皇贵妃只需要以母子受宠的优势为基础,利用三党的矛盾,拉拢其中一党,分化消灭另外两党,逐步培养壮大自己在朝中的势力,何愁大事不成?
退一步来说,即使郑贵妃选定培养的势力本身不强大,但在大明的独特体制下,只要其尚在朝中存在,依旧能成大事。
举个例子,世宗朱厚璁刚从兴献王世子被迎立为皇帝时,完全孤家寡人一个,但是他利用张璁、桂萼这两个中下层官员在朝中冲锋陷阵,就硬是彻底击败了以杨廷和、杨慎父子所领导的庞大文官集团,取得了“大礼议”事件的最终胜利。
这说明什么?说明对于皇权而言,只要朝中有人帮腔,成事根本不难,即便帮腔的人势小力弱也无所谓,因为官帽子这玩意归根结底是皇帝说了算,他想给你个大的,你就能拿个大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