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6章 远东一盘棋(十三)(2 / 2)

加入书签

所费惊人那是肯定的,高务实堂堂大明户部尚书,对于养兵所费那是再清楚不过了。

以大明为例,卫所制的养兵且先不去说它,反正现在各地都是一本烂账,也谈不上有什么确切标准了——标准其实是有不少的,但各地几乎没有一处是真正按着标准进行,无非是对上花样哭穷喊要减免,对下万般克扣痛喝兵血,就看哪边的表演水平更精湛,能够让朝廷点头。

卫所方面的花费由于有军屯的存在——至少名义上是有的,所以可以假装看不见问题而照册执行——因此正经的花费总还有个大概的量,直接从中枢“补贴”下去的那笔钱也就不算特别惊人。

然而土木之变后,由于“京军没几尽”,只好“敕各边守将,令招募壮士”,开始大规模令各处招募民壮。

一开始的招募还只是一万两万的进行,到了后来则越招越多,实际上成了各地的主流,现在的九边之中很多人顶着卫所兵的名头,其实都是招募来“充数”的——战斗力和卫所兵相比自然不算充数,但他们的确是充“在册”的数。

募兵相比卫所兵,战斗力倒是有所提高,但也导致军费大增,首先就是招募士兵需要银两。自土木之变后至嘉靖前期,募兵费用大增,以九边为例:成化八年,募西北义勇“人给银三两,布二匹,月米一石”,折银约五两。

到了弘治年间募兵,直接就成了“人给银五两。”银五两可折米七石至十石,比正统初募兵给布二匹高出数倍。

而正德初,则是“募土人愿报效者,验其年籍,人给银三两。”不要以为这是待遇下降了,要看清楚这里说的是“土人”,比如岑黄两家当初所控制的地方,下辖的僮人就称之为土人,所以这里给银的三两可不是汉兵的身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