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6章 审视(下)(2 / 2)
高务实前世时,对李如松的了解来自于关注李成梁,而对李成梁的兴趣,则来自于1902年章太炎在日本发表的《宣言书》,其中有一段为:“愿吾滇人,毋忘李定国;愿吾闽人,毋忘郑成功;愿吾越人,毋忘张煌言;愿吾桂人,毋忘瞿式耜;愿吾楚人,毋忘何腾蛟;愿吾辽人,毋忘李成梁。”
高务实读史至此,开始去找李成梁的资料来看,然后又注意到李如松,甚至通读了《明史·李如松传》。如今他穿越来大明已经二十余年,结合此刻对大明的了解,回想《李如松传》才知道,李如松之死其实在明史之中已经写出了理由。
且看《明史·李如松传》是怎么写他的:
“如松,字子茂,成梁长子。以父荫为都指挥同知,充宁远伯勋卫。骁果敢战,少从父,谙兵机。再迁署都督佥事,为神机营右副将。”
这一段没什么特别,大抵就是记录了一位名将之子荫官升官的历史,虽然评价他“骁果敢战”、“谙兵机”,但恐怕大多是事后诸葛亮。
因为在这个时间段里,李如松一开始是李成梁的“勋卫”,是否“骁果敢战”、“谙兵机”,恐怕朝廷根本搞不清;而此后升官就去了神机营任右副将,神机营是京营三大营之一,根本没仗打,李如松也不可能捞到什么战功,他去神机营唯一的用处的就是混资历。
不过,当这一段之后,记载就开始比较细节化了:“万历十一年,出为山西总兵官。给事中黄道瞻等数言如松父子不当并居重镇。大学士申时行请保全之,乃召佥书右府。寻提督京城巡捕。给事中邵庶尝劾如松及其弟副总兵如柏不法,且请稍抑,以全终始。不纳。”
这一段说的情况就开始有点意思了,首先是李如松从神机营右副将直升山西总兵!要知道,这一年的李如松年仅三十四岁,且在此之前并无显赫战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