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6章 南察风波(九)议战(2 / 2)

加入书签

在后世,位于最北的漠河地区,早在九月初就入冬了。十月初,冬季从黑龙江省进入吉林,十月底到达京津地区。十一月中旬,冬季来到淮河、汉水两岸,下旬就越过了长江。十二月初,冬季逼近武夷山脉和南岭北坡。一月初,跨过武夷山和南岭,到达它的最南位置。而大致到福建福州、广东韶关、广西河池、云南临沧一线以南地区以及台湾全省,均属中国的无冬区。

具体说辽东,尤其是此次作战的出兵地点开原,实际上已经是后世吉林一线,那就是十月初入冬了。但这个“十月”说的是后世的公历,大明当然不兴这个,所以实际上大概只有二十天左右的时间,开原就要入冬。

梁梦龙说除非曹簠半个月调集大军,这个时间算是计算得很准了。

朱翊钧虽然没去过辽东,但辽东严寒他还是很清楚的。说来好笑,他对“辽东冷”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居然是高务实升任辽东巡抚之后,自行出资给巡抚衙门装了地龙。

之所以印象深,是因为高务实那套地龙不是简单的在地下挖些火道,他是用了京华所产的大铜管作为火道,在地下摆成贪吃蛇一样的细密纹路,花费比寻常地龙贵了十倍不止。

当时朱翊钧问高务实为何如此奢侈,高务实告诉他说,那批铜管是试制某型火炮时的不合格产品,实际上属于废物利用,只不过这批“废物”的成本有点高罢了。

同时高务实还告诉朱翊钧,这批“废品”只是试制过程中的一小部分,制造任何新式武器都会在研发上花掉很多钱。这也是京华的火器为什么比原先军械局等衙门产品贵了不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试制一门新式火炮的一小部分废品都花费如此巨大,对朱翊钧而言当然是印象深刻的。他不仅从此明白火器研发不易,还同时记住了辽东的确很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