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准备回京(中)(2 / 2)

加入书签

漕河占有突出地位并一直是唯一向京城运输的干线,主要原因是什么?在漕河上运输的物品数量及品种如何?如何管理漕河?怎样才能不亏本?

高务实很清楚,真正决定这一系列问题的,其实并不是自然环境,而是主导朝廷的思想观念。

但高务实暂时还搞不定这个问题,别说他现在只是区区一个举人,就算他现在成了辅都不行。要搞定这个问题,他不仅需要成为辅,还需要皇帝的全力支持,还需要有一大堆的门生故吏、政治盟友,甚至还需要在士林之中拥有崇高的声望,否则根本无法应对朝野上下的反对之声。

所以,他只能先避重就轻地把一部分漕运功能转移到海上这还是靠着当初高拱这个支持开海的辅三伯才办到的。

然而,转移了这一部分漕运功能之后,天津港就能达起来吗?当然不能。

如果光是靠着这一部分海运漕粮的中转生意,高务实的天津私港顶多能保证不会自己把自己饿死,想要达肯定不够。所以高务实一早就准备了配套的办法,那就是招商引资。

当然,不是招商引资来天津建厂,而是通过将天津港的设施建设完善,吸引更多的南方商人通过海运把货物贩卖到京师、贩卖到整个北方!同时又将北方的货物通过天津港运回南方贩卖。只有形成这种欣欣向荣的南北贸易热潮,作为天津港的拥有者,他才能在其中获得足够的利润。

于此同时,高务实也没有局限于港口本身,他在天津港开始盈利之后,就开始瞄准更多的优良港口,同时还开始着手建造自己的造船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