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7章 韩绛回京合(2 / 2)

加入书签

欧阳修认为为什么孔子从不言利,命,仁?因为中人以下,不可言上上道。

易经就说‘利乃义之和’,但如果你与中人言‘利’,对方就片面地奔着‘自利’去了,所以只好与他讲‘仁义’。

所以对于中庸的性,命,孔子是从来不讲。

但中庸不是孔子所作,而是子思所作,就在书里大谈性,命之道。读书人认为不是孔子真传,所以被正统儒家所轻。

当然此论也是秦观,晁补之所赞同,他们认为要注释当注释‘经’,次一等也是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

至于中庸和孟子都是‘子书’的范畴,在儒家中地位不高,作注没啥意义。

章越则不认同,因为三经新义已有王安石,吕惠卿,王雱抢占高地。自己若不推翻王安石的变法,还是不要重新注经为妙。

孟子,中庸是子书,注释起来动静不会太大,不会成为众矢之的,也不会太早暴露自己的野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