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小镇少年(1 / 2)
其实,不像陈艾莉所说的一样,小时候的丁彦泰并不是什么富二代,他出生在92年,他小时候家里也只是非常普通的人,父亲丁峰中专毕业以后当老师,然后当了公务员,母亲李欣在乡镇企业工作做会计,这是当时小镇上最普遍的婚姻搭配了;同样与许多人一样的是,因为那个年代众所周知的原因,丁峰家里只有丁彦泰一个孩子。
陈艾莉96年出生,父母又都是大学生,她从小学音乐,如果只论小时候,她的家境甚至比丁彦泰还要好一些。
后来在下海大潮中,丁峰从体制内辞职,开始做一些蚕桑和经编生意——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江南小镇的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这倒也不是特别奇怪,而丁峰因为有文化、又在政府经济部门工作过,加上李欣懂财务,他们家通过承包村镇企业、自主开拓发展、加上之前积累的资源与人脉,逐渐成为了当地比较大的纺织企业。
后来,丁峰积极转型,开始为其他经编企业提供机器设备的供应,在那个经济一日万里的时代,所有的企业都缺钱,于是,丁峰在海潮市里最早开始做起来了融资租赁的业务,随着海潮市皮革城的产业拓展到全国,融资租赁和小额贷款的业务也随之扩展到全国,丁峰在经编产业之外,成为了海潮市最大的融资租赁与民间借贷公司,甚至参股了海潮市农商银行的很多股份;他们公司的业务也不止在经编融资租赁了,卡车甚至轻型飞机,都有所涉足了。
这时候的丁家,终于变得有钱起来了,但是那已经是丁彦泰初中时候的事情了。
与很多小镇的小孩子一样,丁彦泰小时候喜欢飞机、舰船,喜欢电视里的遥控飞机,但上小学的时候,父母忙于生意,对他陪伴很少,加上家中也并不是特别富裕,所以他的梦想直到初中才能实现。
可是,和所有小孩子一样,即便长大了得到了更好的礼物,童年错过的遗憾,依旧是无法弥补的;小学时候的丁彦泰只有《少年科学》的纸飞机,等到初中他把若干遥控飞机拆解又装上了无数次之后,在他与父亲一起乘坐过各种飞机之后,高一的一天,丁彦泰对丁峰说:“我想学飞行。”
“真的假的?”丁峰回问,他第一时间并未当做一回事。
丁彦泰讲了他对飞机的了解,对于飞行的渴望,甚至讲了他童年想要遥控飞机而不得的遗憾,讲了有一个小时。
那是丁峰第一次听到自己的儿子头头是道讲一种机械,讲一件事情的计划,甚至讲到父亲的融资租赁生意与飞机相关,需要一个更懂飞机与飞行的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