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页(1 / 1)

加入书签

('

这麽多,他却没有看过。

西边的军报他都批複了,颜宁北的奏折一开始他也批过,但他发现里面的内容,和征战无关,还洋洋洒洒几千字,后面便不再看了。今日他又侥幸看了一遍,但,还是和先前一样。

不过此刻一想,类似耍存在感的奏折他不是没看过,他是君王又怎能厚此薄彼呢?不看颜宁北的奏折,无非是出于私怨。

想到这些,他便拿起最面上的奏折看起来,是今日他扔开那本,内容他已看完,是字数很少的一份。不过此刻閑暇,再看看也无妨。

“臣颜宁北啓奏陛下,近来大军已攻陷落照十二城,落照比起大兴干燥不少。幸得陛下所赐之脂膏,可以润肤。此外,落照盛産葡萄,待到其成熟,臣为陛下进贡——臣北国公。”

萧廿思索一二,朱笔题道:“知道了。”

就在此刻,顺吉进来,又道:“陛下,夜深了,您该歇息了。”

皇帝的身体也不是自己的,萧廿嗯了一声,将奏折递给顺吉:“明日将此送去。”

顺吉扫了一眼,是颜宁北的折子。至于别的萧廿之所以不批,便是这忽然一道全部送回去,有些太过刻意。

“陛下,那北国公的其他折子……”

“说说吧,颜宁北给了你多少好处?”

“陛下恕罪!”顺吉利落地跪下。

“起来吧!”

顺吉毕竟是曦晟帝选的人,品行自然不会差。他这个位置,收些下面的好处,也是正常的,萧廿自然不可能怪罪到哪儿去。

“谢主隆恩!”顺吉起身。

“你一个太监,要这麽钱做什麽?”

“哎哟喂陛下嘞!奴才的钱不都是您的麽!”顺吉说着,便拿出账册,“陛下您看,这是自您登基以来,下面的给奴才送的都在这儿了。奴才的一切都是陛下您的恩赐,不敢私吞。”

这意思便是,全放入萧廿的私库了。

“给永安公主送的……”

“陛下放心,奴才都懂。”

萧廿松了口气,随即道:“这份先不给,朕再批几份,按照时间顺序送去。”

番外(二)

“知——道——了——”颜宁北皱着眉看着这一个月来送回的四份折子,朱批都是这三个字,字迹一致得令他有些怀疑是一支笔蘸了大量墨水,四张纸叠在一起浸透的。

“老魏,你说陛下这是什麽意思啊?”

魏成又不是不知道他折子里写了什麽,他道:“主帅,恕末将直言,陛下能批折子回来已经不错了。”

“我写信他也不回啊!只有折子,他一定会看。”颜宁北将战报的折子以魏成的名义送回去,就是怕萧廿会因为是他写的而不看,“老魏,你离开镇北军这麽久了,就不想回去?”

“您可别打末将折子的主意!”

况且,如今镇北军最大的任务是搬迁移民,填补北氏地区的空白,这可是个难做的工程。

颜宁北啧了一声,道:“城中的百姓安置妥当了?”

“妥当了。”魏成说罢,嘀咕道,“还以为你只在乎京中那位呢!”

“诶诶诶!魏叔,我耳聪目明的,下次背后嘀咕去!”颜宁北说着已经起身朝外走去,“拿下会西城已过去好几日,还没在城里转过!”

会西城盛産土豆,尤其是乌土豆,极为可口。颜宁北思索一二,他记得萧廿并未对土豆表现出什麽特别的兴趣。这进贡回去,未必会讨得喜欢。

经过战火的洗礼,会西的活力少了不少,城中居民背着背篼来来往往,不过却都因为见着兴军有些胆怯。

进城前,颜宁北便立下约法三章,又派遣将士帮助百姓修缮被战火摧毁的房屋,今日氛围已比钱良如好了不少。

“主帅,有前线来的战报。”

颜宁北边走边看,随即道:“落照国往这边增兵数万,老魏,你怎麽看?”

“困兽之斗,恐怕会于我军不利。”魏成思索一二,“您既然已经这麽问了,想必是已有对策。”

会西城若不是守将不太得力,依靠这里的城防,完全可以耗上个一年半载。

“让弟兄们加快城防工事的建设。”

魏成双目放光:“您想晾他们多久?”

“还没想好,先晾着就成。”颜宁北目光被一处吸引,那是一处路边小摊贩,但他只带了一个火炉,里面有些碳,碳上面放着些许土豆,红薯还有玉米,闻着极香。

他故作不经意地走到摊贩面前,低头扫了一眼,拿出铜板,三样各自买了一个。

摊主先用叶子将红薯和玉米抱起来,又拿出小刀给土豆切开一个口子,从一旁的一个碗中,摇了一勺用辣椒拌着的东西进去。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