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页(1 / 1)
('
“请陛下移驾!”萧潍主动扶起萧廿,叔侄二人相互搀扶着,走出了晋王府。
这一幕,不少朝中大臣都猜测,定王会在朝堂上与萧廿作对,往后恐怕会走向叔侄反目的极端。即便国丧期间,这二位面上还算说得过去。
曦晟帝三十一年正月初一,帝崩。同年,太子萧琰君继位,改元宁瑞。
宁瑞元年,萧琰君任北国公颜宁北为征西大元帅,为曾氏谋逆一事讨伐落照国。宁瑞五年,颜宁北凯旋。
三年后,颜宁北再次南下,征讨南明国,宁瑞十二年凯旋。
大臣所设想的叔侄反目并没有发生,他们发现,定王殿下还是和从前一样,也是和颜宁凯一样,几乎都留在京都。在朝堂上,尽心尽力地在辅佐宁瑞帝。
……
定王日志
宁瑞二十一年,三月二十六
今日琰君走了,和他爹一样,给我留了烂摊子(他爹留的还好,不算烂)。多年以来,我一直在思索,为何那年我会接旨,今日琰君与我说了几句,我忽的就想明白了。许是那是,我觉得这世上还需要我吧!毕竟,还有仗要打。
不过,这回被留烂摊子的不止我一人了,多了个于相!她可真是奇才啊!
……
万历二年,六月十七
昨日我才去看了小北,今日就收到他走了的消息。这些个年轻人,一个个的,都不如我。想想那几年,这两人还闹得很仇人一样……好像,这麽说也没问题。
但重点不在此处,重点是,琰君走的时候,还拉着小北的手。
不过,小北这孩子,对琰君是真的一往情深。今日居然还有史官来问要不要改改琰君和小北成婚的事情,改个屁啊!
……(省略一万字)
絮絮叨叨的说了这麽多,看来我也老喽!
好在琰君把仟儿教得很好,我那侄重孙都开始坐着听学了。如今四海升平,要不找个机会,就和他辞官,我可不想和他们一样忙完这辈子。
……
万历三年,九月初八
还说辞官呢!这就要去打大月了!我如今又不是统帅,青月那丫头那麽厉害,还让我去!去就去吧!打完我就不干了!都一把老骨头了,折腾不动了!
……
万历十三年,四月初九
总算结束了,不得不说,这大月可真难打!
这次回去,我就辞官,绝对不干了!
……
万历十三年,四月,镇北军征讨大月凯旋。五月,定王潍薨于归军途中。
——正文完——
番外(一)
御书房内,萧廿揉着太阳穴,扔开一本奏折:“顺吉,日后这些无用的东西不必再呈上来。”
顺吉俯身去捡,就见奏折尾部署名:北国公。
“陛下,这些都是和军报一齐送回的,按例是得呈送上来。”顺吉说着,快速扫了奏折内容,果然是夹带私货。
军报的呈送萧廿也清楚,他摆摆手:“罢了,放这儿。”
虽说先前帮萧瑞承处理公务的时候便早有预料,但如今担子全部过来了,还是有些始料未及。
萧廿看了眼右手,还是擡不起来。
“顺吉,赞礼郡主那边处理得如何了?”
“回陛下,依照您的吩咐,赞礼郡主的两个护卫都处死了,赞礼郡主府已封,郡主她后半辈子都会待在府中。”
曾氏谋逆,萧步琴误入歧途,背后少不了郭芷的撺掇。萧廿如此处置,是因为他觉得,有时候活着比死了痛苦。
萧廿嗯了一声,拿起下一本奏折,是田忻的辞呈,这是他登基以来,田忻递的第三次辞呈。
前段时日,萧潍在京,还可以去田忻斡旋一二。好巧不巧,昨日萧潍北上负责移民的事,今日田忻的辞呈就到了。这是卡着点来的,事不过三,萧廿得亲自见见了。
“去,请田相过来一趟。”
萧廿低头又见一份奏折,面上写着:永安公主家书。
他打开来看,萧琤曦这段时日在大兴四处游玩,不过她先去的,居然是江南,看了故国,并将这一路的所见所闻记了下来,说是準备写本游记,写家书过来找萧廿要银子。
这数目,还不小!
“熙悦!”
“臣在!”
“把朕的私库,全部给永安公主送去。”萧廿揉着眉心,“你和王鲤去一趟吧!”
熙悦的身契萧廿已经还给了她,如今她已是自由身,前不久才与王鲤成了婚,如今在宫内当女官。
但二人一个在军中,一个在宫里,总是聚少离多。
“到了江南,你就报刘端基的名字,刘家的宅院随便住。”
能公费外出一趟,熙悦自然乐意,毕竟宫里虽好,但还是有些无趣。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