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页(1 / 1)

加入书签

('

“酒楼炸后,臣带人清理现场,未……未曾封城。”府尹说着,已经汗流浃背。以他的品阶,今日是不能上殿的,可今早却有人来叫他上朝。如今看来,是来问罪的。

曦晟帝瞥了他一样眼,道:“元端,昭告天下,晋王萧琰君已与北国公世子颜宁北和离,褫夺颜宁北湘王封号,晋湘王府更为原名。”

萧廿神色如常,他这个正主都没说什麽,旁人也就不好就此再多说。

“另,北国公颜宁凯,为我朝重臣。朕不愿与其兵戎相见,欲派人与其和谈,衆爱卿,可有人选?”

颜宁凯名声在外,骁勇善战,同时斩杀使者的名声也有,如今的局面,又有谁敢去呢?一时间,朝臣面面相觑,无人发话。

这些人平日里争来争去,真到了紧要关头,便是如此情景。

曦晟帝习以为常,揉着太阳穴静静地看着头一个比一个埋得低的文武大臣,

“父皇,儿臣愿往!”说话的是萧廿。

他如今虽已在明面上与颜宁北和离,但二人情深义重在天下盛传已久,萧廿前去,亦有通敌之嫌。

不等曦晟帝说不行,就有大臣站出反对,同时说出了衆人所担忧之事。

萧廿理了理额前碎发,道:“宁王兄,今日未来上朝。”

“宁王殿下获罪在府内自省,不日便要离京,自然不会来上朝。”田忻告老不成,被留在朝堂上,怨气很大。以往他一贯是站着打盹儿,此刻,终于开了口。

“田相可知,宁王兄如今并不在府中。”

“晋王兄,您这话,意有所指。”萧步琴道。

“府尹大人,您说那日酒楼之事二百余人全部生还,具体的,是二百多多少啊?”

矛头转了过来,京都府尹擦着额头不断冒出的汗,说不出话。

“那日酒楼中的所有宾客加上掌柜的和小二,总共二百六十八人。而最后救出的,仅有二百六十六人。”萧廿说罢,看向府尹,“此事,大人可知?”

“陛下,臣有罪!”府尹叩首。

萧廿继续道:“那二人,其中一人便是宁王兄,另一人,是宁王兄的侍从。不出意外的话,他们二人如今,皆在镇北军大营中。”

未查清人数府尹认,但这件事府尹可不敢认。毕竟,那是皇子啊!皇子被劫持走,而他混浑然不觉,还对无人伤亡沾沾自喜,同时分出百分之一的心来忧心逃窜的歹人。

“晋王殿下,此事可不可乱说啊!”

萧廿从袖中拿出一物:“父皇,这是昨日夜间,儿臣收到的信件。经字迹比对,来自于北国公世子。他告知儿臣,宁王兄如今,在他们那儿。此外,昨日宁王世子也来了儿臣府上。他求儿臣借乾宫给他,他要去救他的父王。”

元端将信件呈上,曦晟帝在一片寂静中看完。

萧廿再次道:“父皇,儿臣愿往,劝说颜宁凯退兵!”

顷刻间,曦晟帝脑中闪过无数的东西,片刻后,他才道:“此事,再议。”

早朝很快便结束,萧廿走在路上,萧冰琛朝他跑来,他有所感知地避开了对方扒拉他肩的手。

不过,萧冰琛浑然不觉,只是凑近了一些,低声道:“和哥哥说说,这回你们两个又在搞什麽?这北国公忽然率领重兵前来,难道他是来逼宫的?”

“他们的确是。”

“他们?”萧冰琛愣在原地,“你你你你……你和那颜宁北没有商议过?”

萧廿回头沖他冷笑:“四哥,我都和离了,你说呢?”

颜宁北的确未曾和他说过,不过,一切倒是也有迹可循。

这段时日,萧廿总觉得心中不踏实,便向颜宁北询问前世诸多事宜的细节。别的颜宁北都事无巨细全部告知,唯独当年起兵造反一事,支支吾吾,每回都是下次再说。

别让人看笑话

“殿下,陛下派来的匠人已经等了许久了。”

曦晟帝下令将王府的牌匾换回原来那块晋王府,并钦派了人来,萧廿以不是吉时为由,让工匠先在府内歇息。

顺吉和熙悦一眼就看出,不是吉时的问题,萧廿从下朝回来后就一直坐在湖边,朝服都没换。二人依照老规矩比划几下,顺吉又败,便接下了这个差事。

萧廿并没有回答他,他再次道:“殿……下?”

仍旧没有回应,萧廿斜靠着柱子,一动不动地盯着湖水,里面的鱼游来游去,却不见他眼珠子动一下。要不是顺吉看着萧廿时不时喉结会起伏一下,他真的想胆大妄为去探萧廿的鼻息了。

“如今,已是廿九。”萧廿终于开了口,“孤算了一下,时辰都不好,明日倒是有吉时,但明日为除夕,让他们年后再来。”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