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页(1 / 1)

加入书签

('

大壮一想也是。

主事的拍拍大壮的肩膀:“知道你有一把子力气,咱们庄子上缺几个压烙饼的人。”

大壮的眼睛霎时亮了。

第二天一早,大壮就收拾东西跟爹娘说了声后去了别庄。

他们这些周边村子来的人一般干活都干一季子,大壮前段时间因为家里收麦子也回去了,也算是今天才又回到了别壮。

他一进别庄就被这里的变化惊了惊,只见外面的空地上现在堆满了架子,架子上挂着一条条肉,现在日头正烈,这些肉不知道被晒了多少天,已经差不多风干了,但是那股子肉香仍不要命地往大壮鼻子里钻。

他一下看直了眼。

直到主事笑呵呵地引着他往“压烙面”的地方走他才回过神来。

肉……这麽多肉……

这里就是个金窝窝嘛!!

让他看直眼的还不止这一件事,路过竈房的时候,大壮正好赶上几个包着头巾的妇人在熬酱汁,那股香辣的味道一股股从里面传出来,让人口舌生津,大壮几乎走不动道了。

直到主事带着他到了压烙面的地方,大壮看到了那麽大的台子,已经有几个汉子开始嘿哈嘿哈干活了。

因为干活就需要这一把子力气,所以别庄上给他们的饭食都是管饱的,有了力气他们把手里的工具舞的虎虎生风。

“去吧。”主事说了句,“让他们教你怎麽干。”

....

袁康回京时被京中不少人关注着,可是走的时候却悄无声息。

护送粮草的队伍是与袁康一行人的队伍一起离开的,粮草的马车队伍竟是比先帝时还要少许多。

去年是大周的灾年,接连几场大灾,后又有先帝驾崩。

边关的粮草本来就由朝廷拖着迟迟不送,有了这些理由后更是一拖再拖,眼看着就要到入冬了。

听说他在京中不知因何缘故留了许久,期间皇帝只召他进宫一次,早在朝会上百官就因军饷一事讨论过,最后商讨出的结果就是,士卒可以开垦边城荒地自给自足,他们站在朝堂上言之凿凿——

运送粮草一路上的消耗有一部分都要被送粮草的队伍吃了,那就是浪费啊,眼下并无战事,何不如边关士卒开垦荒地自给自足,对大周来说也是件好事。

所以这粮食麽,也不用送太多吧。

至于突厥试图数次破城抢掠则被他们完全刻意忽略了。

突厥一直以来都盘踞在西北,只有入秋后才有一段时间频繁破城抢掠粮食,从未占领过大周城池,对于京城官员们来说就不是大事。

从皇帝设立的内阁来看,足以看出皇帝在朝事上依赖丞相等人,对那几位官员说的话也十分赞同。自从有了怜贵妃后,原本有些许勤政迹象的皇帝似乎直接暴露了本性,整日与怜贵妃在御花园作乐。

袁康留在京中不知多少时日,直到袁康请準进宫为粮草一事面见陛下,皇帝才在身边属臣的提醒下想起来这麽个人。

皇帝随即一挥手让他回边关,无召见不入京。

在别人眼里该受了帝王冷落失魂落魄的袁康,此时骑在马上,怀里有一封来自天子的亲笔密信。

袁逊一改往日里的模样,突然沉默寡言起来。

他勒住马回头看了一眼,在心里默默估算了一下粮食车里有多少粮食。

他不是傻,只是平日里性子直了一点,陛下召见他们的态度与京城里的传言截然不同,可是他估摸这些马车上的东西又远不像给了很多粮草的样子。

他无意间一擡眼,看到身旁的车轮陷进了地里。

粮草有这麽沉吗?

不对……不对劲。

当一辆“粮食车”经过袁逊身边时他突然嗅了嗅,一股淡淡的酒香飘了过来。

袁逊陷入了深思。

与他相比,早就知道事情原委的袁康淡定得多。

....

又一次将武将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这群文臣们好生欢腾了一阵。

荒谬吗?

可是这就是事实。

大周相比于前朝可谓是盛极一时,经济也比之前朝不知好上多少,百年来无人来犯,安逸的生活让官员们都做着自欺欺人美梦,他们只看着眼前,希望能分下来一块肥美的肉来。

即使是边城偶尔被骚扰又如何?他们早已被大周太祖打没了胆子,只敢缩在草原上过着游牧生活,最多不过抢掠些粮食。

不挖脓疮迟早会蔓延全身。

精明者退出独善其身,贪婪者入局想要操控局势。

尤其是晏玄钰做出彻底撒手不管朝事,交给“内阁”来处理朝政之后,他们终于露出了真正的面目。

玩心眼,搅弄风云,晏玄钰玩不过他们。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