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7页(1 / 1)

加入书签

('

杨舒力立即动了心思,以后要抛弃多功能开瓶器,改用海马刀,这个明显更有格调。

冬日暖阳下,别墅后院,两个家庭吃着炭烤牛肉,喝着红酒,有那么一点中产阶级的风范。

这种景象消失几十年,如今又回来了。

想起网上看到的一个帖子,有个网友说他爷爷在1948年喝了一瓶可口可乐,当时很兴奋,还想再喝,过了40年才喝到第二瓶。

国人对红酒的印象,是改革开放之初的张裕、通化葡萄酒,以及农村宴席上颜色红得怪异的土产香槟。

记得价廉物美的通化葡萄酒,九十年代在超市卖七八元一瓶,成为国人追求生活品质和时髦的象征,销量很大,后来曝出有假货,用自来水加色素加糖精制作而成,产品大受冲击。

跟柳瑛老公的交谈中得知,原瓶进口红酒、国外酒庄红酒开始在内陆形成了一定气候,有了圈子,这是从2000年后发展起来的。

吃完后又玩了一会,向主人告别,柳瑛老公拿出一把海马刀要送给杨舒力,只好收下。

杨舒力想起刚才向他了解海马刀的过程,觉得有点好笑。比如小孩问大人:“叔叔,你吃的是什么,好不好吃?”其实是暗示他也想吃。

他去问别人这是什么,怎么用的,别人自然会想到送一把给他。

柳瑛老公解释说他有很多把海马刀,这把海马刀没有用过,刀身上的木柄是花梨木。

致谢后告别,两个小孩约好下午打乒乓球,由潇潇爸陪同。

一行人慢慢往家里走,何筱芹说她也要买炭烤架,以后也在后院做烧烤。

杨舒力思考的是一个重大转向,他想从白酒转向红酒。

白酒度数太高,对身体没有好处,红酒是酒类中对身体伤害最小的。

以往他也买红酒,但那是喝着玩的,比如给饺子当佐餐酒,还有就是和女性吃饭烘托气氛,转向就意味着以后佐餐以红酒为主了。

比如在锦华院,拿一瓶白酒出来,只有你一个人喝,总觉得有点不对劲,像退休老汉。

红酒的话,何筱芹也能喝点,柳瑛来了还是三人喝。

海马刀有了,买个恒温酒柜,再到伊藤华堂买些酒,齐活。

观念的转变悄然发生,也作出了决定,但还有一个问题,不知道他是否能适应红酒的口感。

11月15日,星期一,上午,涂艺终于有了反应,发来消息第一句是:“恭喜你和敬蜀。”

“谢谢。”

“一点没想到,但我认为这是完美的结局。”涂艺写道。

“同意。不然我还要一直打光棍。”

“那也不至于,只是你自己不愿去接触,只要你愿意的话……”

“那样可能会拖到30岁。”

“不可思议,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虽然敬蜀对你有好感,甚至是喜欢你,但没想到到这一步。儿子都两岁了?能不能看看照片?”

“你不是说寒假要回国吗?到时看真人,如何?”

“好吧,寒假一定要回来了。”

“股票别卖多了,卖100股可以解决来回路费。”杨舒力写道。

“好,这些天心情比较激动,真的很想回来。想起了以前很多事情,我比较欣慰,没有留下遗憾。”

杨舒力看着屏幕笑了,两人好久没有聊到敏感话题,今天他也放开一点,写道:“我俩到索菲亚酒店和我家里的事,敬蜀是知道的?”

“嗯,瞒不住,我后来坦白了,但只说到酒店,没有说到你家里,感觉有点丢人……”

第589章 给婚恋加筹码

不知不觉中,第二次费卢杰战役快要打完了。

4月份第一次费卢杰战役美军半途而废,撤出费卢杰城区,由当地人组建费卢杰旅进行保卫,美军提供武器支持,事后证明这是一个错误。

由于美军撤出,费卢杰成为反美象征,大量人员从外地涌入,费卢杰旅不能与之抗衡,反而有不少人带着武器投向对方。

到9月底,城内的武装人员达到4千多名,比4月份多了一倍,成为反美大本营,该地离巴格达仅70公里,第二次费卢杰战役势在必行。

行动前,美军对城内断水断电,并投放传单,通知城内的平民撤离费卢杰,宣称只要清除武装分子,电力和饮用水会到来,如果不愿离开,联军进入屋内搜查,须手持宣传单躺在地板上。

截至行动发起时,全城30万居民中有大约70%~90%的人已经撤离。

战役于11月7日正式打响,美军首先占领费卢杰综合医院,第一次战役时武装分子在这所医院接待大量记者,向全世界宣传其战争受害者形象,逼迫美军停战,这也是通常的手法,这次美军吸取教训,首先占领医院。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