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页(1 / 1)

加入书签

('

“是啊,都不容易”,李承泽叹口气:“我总觉得,他还是能理解我的。”

“所以我希望他冷静下来之后,愿意找我谈谈而主动回来;而不是因为什么其他原因被迫回来。”

“要么就大家真的说开,要么不要说”,李承泽看着窗外的葡萄架:“我不希望看到,表面和解,内里离心。”

另一边,范闲晃着神来到湖底的密室,五竹叔果然在里面,范闲却也没说话,找了个角落坐下来,两手捧着头满脸的严肃,开始认认真真的思考。

院长说的对,李承泽作为一个皇帝,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就已经算是开明了。皇帝要做什么事,本不需要任何人去同意。

可这么长时间以来,范闲已经习惯了遇到什么事情都是两个人商量,在他的观念里自己和李承泽就是平等的关系,甚至……

甚至,由于自己是穿越而来的现代人,拥有这这个时代没有的超前知识和思想。范闲扪心自问,不得不承认,自己有一种优越感。

而李承泽真真切切是这个时代的人,生来就是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李承泽现在是皇帝,是一国之主,没有任何人能够干预他的决定。

但李承泽认同他,欣赏他,所以努力的在接受着范闲的思想,也在接受着范闲那种在别人看来几乎是僭越放肆的优越感。

叶轻眉来到这个世界,选择了庆帝,为了助庆帝的父亲,当时的诚王登基,用巴特雷狙杀掉了两个王爷。也可谓是一路风雨走过来的。

但她真的得到信任了吗?建立的鉴查院,被庆帝交给了陈萍萍,而叶轻眉本人,也只是在商贸经济上有所建树。而在政治、制度、军事方面,庆帝从未让她染指。

是啊,以叶轻眉的见地,怎么可能想不到人才培养、教育普及、盐税改革这些方面?之所以没有成功,并不是叶轻眉的能力问题,而是她的思想,不被庆帝允许。

那样超前的、闪着光芒的思想,如果不被统治者所允许的话,就会被毫不留情的抹杀掉。

范闲和叶轻眉都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都有着超越时代的思想和知识,都有着改变这个世界的理想。

可他们的结局却是截然不同,为什么?

因为他们遇到的人,是截然不同的。

想明白这一点,范闲忽然觉得,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承泽,都太苛刻了。

时代的鸿沟摆在那里,思想上的差距不可能一蹴而就。想要把几千年的发展史压缩到几十年完成,想要今天还“吾皇万岁万万岁”,明天就“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怎么可能?

天神教的事情,李承泽选择了这个时代最有效最正确的措施,但这确实有悖于现代思想,有悖于人权。

不可否认,李承泽做错了,但是,错不在他。

所谓对错,在时间维度上都是相对的。一道题里根本没有正确答案的时候,如何能做的对?

范闲有如醍醐灌顶,他不应该在李承泽做错的时候,站在时代的高地上去指责去失望,因为在李承泽这个时代来讲,这并没有错。

自己应该用在这个时代能接受的方式,告诉承泽,告诉这个世界,什么才是正确的。范闲相信,以李承泽的心性,只要自己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渗透,他一定懂的。

“叔!咱们回家吧!”范闲此刻感受到了真正的轻松,他放下了一直以来困扰他的问题,也确切的知道了自己究竟应该如何去做。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少年啊,不要输给风雨。

不输给风雨,不是向风雨低头、被风雨同化;但也不是躲在自己的伞下,徒劳的指责风雨。

少年要做的,是要把肆虐横行的狂风暴雨,变成润物无声的和风细雨,让这个世界,长出崭新的芽儿。

小海有话说:

院长跟范闲说了叶重之死的真相,显然这对范闲又是一大冲击,但也十分直截了当的把问题抛了出来。面对全局考虑,是否应该牺牲一些无故的人来保住更多的人?这其实就是涉及到著名哲学案例铁轨上的小孩这个问题,永远没有正确的答案。其实不管选什么,都有它的合理性和适用范围。范闲和李承泽两个人都是对的,都是为了庆国为了天下,但两个人的思想维度和侧重角度不同,就会产生分歧。

李承泽依旧伤势不见好,但他不想在这种时候叫范闲回来。这不是赌气,这是为了双方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如果因为这些外力因素,范闲被迫回来了,处于对李承泽身体的考虑,这件事情可能暂时平息,而留下的是再难消除的隔阂。李承泽绝对不想看到这种情况。只有双方都准备好,都愿意去谈的时候,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